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正文3227字。

    感谢书友“月圆变鬼”、“书友101230000857796”的粉红票。下周一三更,含粉红60的加更。

    ============================

    范朝晖离开北地,前往韩地巡访的消息传来,江南王秦东第一个觉得有些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

    他没想到,他的继父江南王秦五郎一去,他留下的手下如此桀骜不逊,根本不甩他的帐。特别是后来又有人传说江南王秦五郎是被人害死的,并且影影绰绰,说是同云妃有关。秦东是云妃的亲生儿子,只是秦五郎的继子,于是他的位置就更尴尬了几分。

    好在还有一些他笼络住了的手下跟着他,才没有让他一败涂地。

    只是如今手上只有不到一万人的大军,而当年秦五郎在位时,最鼎盛时期有过十五万大军。

    只是秦东继位之后,秦五郎原来手下的两个极重要的大将,拉走了一部分队伍,打算自立山头。

    可惜的是,他们没有固定的城池依托,军费不继。没有多久,就被秦东和宋远怀分段包插,各个击破了。

    打散了的队伍,有些回家做回了老百姓,有的加入了宋远怀的队伍。

    秦东那里,却拒绝接收这些先前的叛逆。

    在秦东看来,这些人背叛过他一次,就会背叛他第二次。他秦东,不需要这些首鼠两端的无能之辈,而是需要有自己的嫡系部队。

    秦东自己却没有秦五郎那样的本事,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自己的嫡系。且养兵最重要是要有银子,他的地盘被宋远怀逐步蚕食鲸吞,能够收到银子的地方越来越少。所以他原有的兵士,又因为缺饷跑了不少。

    现在听说北地的上阳王带了最精锐的范家军铁骑去往韩地巡访,秦东更是有些慌不择路的感觉。

    宜城离韩地,不过只有一座大山相隔。秦东既不能带着兵马离开宜城,也不敢在山脚下驻防,打对方个措手不及。——这样脓包,不免让手下十分看不起。

    秦东只好安慰自己:大山险峻,上阳王又是带的骑兵,不可能翻山越岭打过来的。

    范朝晖去了韩地,其实也不过是障眼法而已。

    韩地如今的军政,是由范家的家将主持,而民政,是由范朝晖以前的幕僚出任。

    韩地贫瘠,两年之内,这两个人虽然没有将韩地立刻治理的蒸蒸日上,但是稳扎稳打,逐步收服了韩地的民心。且范朝晖受降韩永仁之后,并未将韩氏一族秋后算帐,赶尽杀绝。只是让他们全族迁居上阳,并授予爵位,保他们荣华富贵。

    这样的举措,既收服了韩地的降将,也让韩地的民众相信,上阳王并不是滥杀之辈。

    范朝晖在旧朝就是举国皆知、抗御外侮的大将军。旧朝覆灭之后,他同韩永仁、谢成武三分天下,占北地为王。在北地开科举,禁私兵,除世家,丈田地,轻徭薄赋,又除山贼,整饬地方治安,保一方安宁。北地原本同韩地一样,是不相上下的贫瘠之地,如今也蒸蒸日上起来。

    从韩地、江南和谢地这三个地方迁往北地谋生的普通民众越来越多。人口增殖,也让北地有了人手,去开垦北地因为战乱而荒芜的田地。——有了地,就能收纳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人,自然能有更多的收益。北地自然也就越发繁华起来。在江南和谢地仍然处于战乱之中的时候,北地已经隐隐有了一方沃土的前景。

    谢地有谢家坐镇,除了有山贼海匪作乱,别的方面,都还凑合。谢地的老百姓,自谓比北地不足,但是比江南有余,逃到北地去的人倒是没有江南那块儿的人多。

    江南膏腴之地,因为先有秦五郎的滥杀贪财,后有秦东的苛捐杂税,已经又有了乱起来的光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