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直接说了出来。

    十几倍??

    木匠们直接就惊了,尤其是三个大师傅更是面露骇然之色。

    “殿下,您没说笑吧,怎么可能提升十几倍……”

    宋开咽了咽口水,这个效率完全超出他的认知,但他心中很想这是真的。

    如果这是真的,那殿下所说的出书立传,就不是画大饼,而是能够吃到肚子里的美味珍馐!

    唾手可得,唾手可得啊!

    “呵呵,是与不是,你们造出来的时候就知道,现在你们完成多少了?”

    李恪也没有再解释,说得再多,不如直接把成品造出来。

    到时候上机一演示,就什么都清楚了。

    “已经完成五成左右,殿下请看!”

    宋开闻言,立刻招呼几个徒弟把制造好的器具搬了过来。

    由于是采用的分布式打造,最后再组装的方式,因此东西拿过来都是七零八落的。

    不过没几分钟,那几个徒弟就十分娴熟的把这些零件组装在一起。

    再结合图纸一对比,完成度差不多就是一半。

    速度倒是不慢啊。

    “很好,抓紧把样品制作出来,到时候还有其他机器要你们制作,只要你们好好做,好处绝对少不了!”

    纺织机只是第一步,整套产业之中其他的机器也不可或缺,比如提花机,织布机等等。

    李恪既然要搞这个行业,自然就不可能只做一点点。

    “吾等明白!”

    宋开听此,赶忙拉着另外两人行礼。

    接下来,李恪便没有留在工作坊,而是去了皇庄的另外几处,分别是烟花作坊和佃户家里。

    有关与烟花方面的进展很快。

    这得得益于李二给他开的绿灯,让他可以从工部随便借人,于是李恪一合计,干脆就把投靠他的何工与朱工带了回来。

    在两人的日夜研究下,烟花的制作已经快进入实验阶段。

    届时,烟花能够顺利燃放升空,那么就基本完成了制作。

    至于烟花的各种形状和颜色,这个李恪也不清楚,只能让他们自己去琢磨了。

    参观完了烟花作坊,李恪又去了皇庄里耕作田地的佃户家里。

    李恪这个皇庄的佃户并不多,也就三十几户,总共一百多人。

    唐初时期政策还行,佃户的生活也不成问题,因此倒是没出现一些老掉牙的故事。

    对于将一部分耕地改为佐料基地,佃户们虽然没办法,但狄仁杰这边降低了收租比例,因此他们倒也能接受。

    而李恪在见到他们的生活情况后,直接宣布免租三年,这个决定一出,更是让他们受宠若惊,直呼吴王仁德。

    对于李恪来讲,皇庄的这点收益,如今就和蚊子腿儿差不多,没必要去压迫他们。

    钱挣来,就是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