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所知,他并无功名,是循武职阶级升迁上来的。”

    赵构听了便叹息一声,摇头道:“可惜,可惜。”

    杨沅这出身,若循武职途径升迁的话,却又不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料,不能积累军功,他的上限终究有限。

    可若是让他走文职官员升迁之路的话,没有功名在身,那根本就走不通。

    荫补官制度他也不符合条件,而且荫补官的上限也很有限。

    近来赵构总是听说杨沅的名字,尤其在近几次事件中,杨沅都起了不小的作用,他倒是对杨沅真的生出几分栽培之意了。

    只是杨沅这人虽然能力很强,但短板也太明显了。赵构想栽培他,问题是他资格不够啊。

    现如今他已经是机速院承旨,这官路基本也就走到头了。

    他若再想往上升,要么让他去领兵打仗,积攒军功;要么有个进士出身。

    刘婉容察颜观色,轻声道:“官家如此赏识此人么?若是官家器重的话,便没有进士出身又怕什么,朝廷不是还有荐官制度吗?”

    赵构失笑道:“你一个妇人,懂得什么?”

    大宋的确还有荐举制。

    这是因为从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中,宋的统治者渐渐认识到,它虽然是目前为止,最公平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但也并不完美,毕竟仅凭一张试卷定人才,还是有不足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所以,宋朝重启了举荐制度,以科举为主,举荐为辅,两者相结合。

    问题是,宋的举荐制度,也是要你先踏过“科举”这道门槛的。

    它的举荐,是针对有了功名,但功名竞争力不强,实际政绩突出,所以很难晋升的官员进行的一种破格提拔。

    它的举荐程序相当的严谨复杂,被举荐者最后还要被朝廷各部官员点评讨论一番,他们认可通过了,最后才会交由皇帝裁断要不要升。

    杨沅没有功名,举荐制度也是不适合他的。

    赵构已经预见到,如果把此人提名给各部大臣讨论,恐怕那时出现的就不是以往各派系间的互相攻讦了,而是众口一词的反对。

    那些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是绝对不会允许一个不曾在东华门外唱过名的异类,挤到他们中间去的。

    赵构思索了一下,缓缓道:“此物留下吧,朕会先在六部试行之,若有效,再推行天下。不过,此物由谁所创,先不必张扬出去。”

    见小骆面有不平之色,赵构不禁失笑道:“此时张扬出去,便浪费了杨沅的一份功劳,朕顶多赏赐他一些田宅财物,并无大用。

    创造此物之功,且作为他的一桩功劳封档吧,若他以后再有功劳,累功而议时,或可让他再上层楼。”

    小骆这才明白官家的苦心,不禁欢喜地答应了下来。

    赵构叹息道:“可惜了,制度如此,便是有朕的青睐,这辈子,他最多也只能升至六品。

    若此人腹有诗书,考取一个功名就好了。”

    小骆从御花园离开时,心中便想,杨承旨举手之间便能想出这看似简单,实则大用之物,定然是个胸怀真材实学的人。

    也不晓得他的文才本领究竟如何,回去后倒要提醒他一下。

    如果可以,杨承旨还是该去考个进士回来。

    不然,他这么有本事、有眼光的人,辛苦一辈子,最多升个六品,着实屈才了。

    有时候,你费尽心机,也别想收服一个人。有时候,真就只是一言一行,就能让人把你引为知己。

    小骆屡次被杨沅叫破偷听行藏时,他在杨沅眼中看到的不是厌恶或鄙弃,而是一种好笑的包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