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进道:“机宜司连连立功,已经站稳脚跟,接下来要做的,是确保情报的权威与公正,尤其在刺探敌国情报上,攻守的难度是大为不同的!”

    雷濬面容郑重,感受到了压力的同时,也生出了斗志:“是啊,攻守之势异也!”

    机宜司之前所做的,其实一直是防守,阻止“金刚会”的兴风作浪,见招拆招,而接下来,他们将要开始进攻,转为刺探敌国的情报,难度确实完全不同了,也有更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所幸这方面也不是从头开始摸索,对辽国有李允则,对西北则有曹玮,这两位都是擅于用谍的老将,哪怕他们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有人脉和经验的承袭,也能事半功倍。

    夜色已晚,雷濬告退,狄进回到屋内,躺在床上,休息之前,脑海中浮现出最后的问题。

    朝堂的态度,他已经基本预见,倒是执政者的反应,还无法确定。

    与历史上的宋夏战争时期有一個区别,现在还不是年轻气盛的赵祯主政,而是手段老辣的刘娥。

    面对西夏日渐显露的威胁,这位执政太后又会是怎样的应对呢?

    ……

    崇政殿内。

    刘娥静静地看着机宜司呈上的案卷,赵祯坐在旁边,眼角眉梢间,有着压抑不住的怒火。

    根据“金刚会”核心成员“无漏”的招供,辽人谍探败退出京师后,似已被西夏人趁势收编。

    “金刚会”这个谍探组织,是当年辽军大举南下前,潜伏入国朝的,不断收集军情民情,如今“金刚会”被西夏人收编,更有西夏谍细在其世子李元昊的命令下,偷入国朝京师,西夏又准备做什么?

    目的不言而喻!

    但消息呈上后,就有官员惊怒,觉得机宜司小题大做,明明是缉拿“金刚会”不利,却推卸责任,将夏人扯进来,但见其上又有京师党项商队的调查,那些人很顺服,似乎谍探之事只是特例。

    无论如何,这等大事,无人敢懈怠,密报先呈中书和枢密院阅览,两府宰执商议后,再交由太后和官家御览,此番殿内议事,无疑就是商讨这个问题。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新晋宰相张士逊率先开口,就要定调:“谍细之事,尚未查明,不可轻信,夏州二十年来并无过期不贡之举,我朝也不该无故问罪,当以中华之礼仪,继续教化之,感染之!”

    陈尧咨皱了皱眉头:“李德明之父李继迁,当年屡屡战败,却绝不肯降,纵使山穷水尽,亡命逃入大漠,也要顽抗到底,让我军追无可追,待其元气略微恢复,便来扰我边境……李德明表面恭顺,实则内修经济,外伐吐蕃、回鹘,这些年间,已尽收了河西之地,实为背叛做好了准备,其子元昊更是狠霸彪悍,屡立战功,现在还派人刺探谍报,这等人非用诗文礼仪所能感化吧?”

    张士逊脸色微沉:“不然!德明恭顺,不肖其父,至于其子元昊,可寻饱学之士出使西夏,为其讲经,去其戾气,使其更知是非、廉耻!”

    说罢又拱手,朝着赵祯一礼:“孟子曾劝谏梁惠王道,天下百姓无不盼,能有不嗜杀不好战的君王,若真有这样的仁君,自可得万民归心,天下大统!官家,我泱泱大国,绝不可如蕞尔小邦那般争狠斗勇啊!”

    晏殊走后,就是这位老臣给赵祯讲经,赵祯也不好没有反应,便起身还了一礼。

    “只怕我朝不愿轻启战端,宽厚容忍,党项族人却不会归心,反倒会变本加厉,还是要以威慑之!”

    陈尧咨却不放弃,起身建言道:“西境多河谷地,百姓散居,并无险峻关隘可凭,而党项人生性彪悍,喜小股侵扰,我朝应沿河谷,百姓聚落之地,多设寨建堡,以兵据守,威慑西夏!”

    张士逊皱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