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

    吕夷简抚须道:“只是他们没料到,你在途中擒了沈娘子,又擒拿了差役王怀古,距离真相也不远了!”

    说到这里,吕夷简的心头却是沉了沉。

    如果说原本掳走吕公孺是警告,让作为新任知州的吕夷简退一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还会被送回来,现在狄进出手,接连擒拿弥勒教徒,不断深入挖掘州衙的秘密,对方掳走孩子后,所做的事情就是完全的胁迫了……

    但即便没有狄进,让吕氏向与弥勒教勾结的地方势力妥协,也是万万不能,吕夷简脸色苍白了一分,神色却更加沉冷,开口道:“前任李知州,对于兖州的局势不会一无所觉……”

    狄进目光一动:“吕相公之意是?”

    吕夷简点明:“李复古的性情,是谋而后动,动必有成,此番他仓促离任,难以成事,州衙内却也会留下人手!”

    如果不是知道两人也是对头,单听这话,吕夷简和李迪完全像是知交好友,但恰恰是来自于敌人的评价,往往最为客观。

    吕夷简认为,李迪也发现了兖州局势的不妥,但这位前宰相是遭到政治迫害被贬出来的,如今执政太后刘娥又是曾经反对过的皇后,其实不具备多少政治资源,想要解决兖州的乱局,唯有不动声色,先退一步,借口到城外养病,再谋而后动。

    可京师对此并不知情,把他临时调走,李迪就算有什么谋划,也来不及实施,所幸他在兖州应该还有人手,可以为继任者所用。

    狄进之前没有考虑到这点,此时得了启发,点了点头:“吕相公所言有理,若能有李知州举荐的官员,我们在州衙就不完全是外来者了。”

    吕夷简道:“老夫之前借由知录何金水之口,探了探众人口风,附和的自不必说,当时表现出反对的官员,老夫已经派人去联系……”

    这话就把之前想要把责任推给李迪的行为,变成了对当地官员的考验,可谓滴水不漏,而吕夷简还做出了行动,此时眼睛看向外面:“来了!”

    话音落下不久,脚步声传来,几名幕僚带着一位穿着青袍官服的汉子走了进来。

    狄进打量了一下来者,记得是之前州衙官员中座次靠后的一人,面容朴素,不苟言笑,此时入内,也是一丝不苟地躬身行礼:“下官司理参军胡瑞,拜见吕郡守,拜见狄同判!”

    吕夷简抬了抬手:“胡司理免礼。”

    沈仲甫则来到狄进身后,凑到耳边低语了一句,狄进闻言眉头扬起:“州衙后面的‘长生房’,是胡司理修建的?”

    胡瑞直起腰来,言简意赅:“是下官。”

    狄进道:“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你能在州衙内专设验尸之地,可见对于刑案罪狱,是有一颗责任之心的!”

    吕夷简为之侧目,胡瑞闻言更是动容,但又摇了摇头,露出苦涩:“然州衙刑狱,为郑茂才把持,下官无法插手,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屈打成招,制造冤假错案……”

    实际上在州一级衙门中,司理参军是管理地方刑名的重要官员,不仅要审理狱案、复察案情,还专门负责本州涉案的人证和物证的检验事务,勘验命案现场、验尸和验伤也成为司理参军的重要职责之一,《洗冤集录》中就有记载,“诸验尸,州差司理参军,县差尉。县尉阙,即以次差簿、丞。”

    不过国朝官员的权力多有重叠,州一级的官员能插手查案的,知州和同判自不必说,节度判官、节度推官乃至录事参军,都能干涉刑名,兖州衙门就是如此,郑茂才牢牢把持着审案断案的权力,胡瑞这位司理参军只能负责一些脏活累活,然后靠边站。

    而他此时直呼郑茂才之名,连职务都不称,语气里的厌恶已经是溢于言表,双方也不必弯弯绕绕,吕夷简直接问道:“州衙内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