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气作甚?”

    递拜帖的是正常礼节,公孙策作为左邻右舍都是直接串门,笑吟吟地走入:“又在备考?”

    狄进有些无奈:“不然呢?”

    公孙策道:“聊聊案子啊!就如你破了这刘氏之案,明面上议论的声音消失了,不过这等通奸杀夫弑父的丑闻,茶余饭后怎么的也要谈论个一年,那日刘氏兄弟的丑态更是被无数人看到,外界已经在传小妾胡娘子是他们逼杀的,哼!”

    请访问最新地址

    公孙策虽然看出了温大夫有些问题,但由于缺乏房契的线索,并不知背后的全部真相,对于胡娘子并没什么额外的同情之意,只是有些忿忿:“这刘氏兄弟穷凶极恶,最终自食恶果,果然是如你书中所言,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狄进没有接话。

    公孙策见对方不上钩,忍了忍,终究没忍住:“仕林,你这苏无名的第五卷,准备何时出?”

    狄进理所当然地道:“自是等到科举之后。”

    公孙策一滞:“你一向是苦读进取的,但现在正是京师对《苏无名传》最为好奇的时刻,不少人传你挥笔一书,令京师最嚣狂霸道的外戚之家,跌落尘埃!”

    狄进摇了摇头:“之前说我不务正业,自食恶果,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打击外戚的英雄,话都由这帮人说尽了……”

    公孙策笑道:“这不说明他们服软了么?前据而后恭,何等可笑!”

    不得不说,这位是会嘲讽人的,狄进心里想着那群人扭曲的嘴脸,也不禁笑了笑,主动道:“若无明远兄这位伯乐,此书恐怕也不会刊印,这已经写好的四卷,自是交由文茂堂出版。”

    公孙策对于这段经历也颇为得意,拱手一礼:“那我便却之不恭了!”

    《苏无名传》前两卷的雕版已经出炉了,紧赶慢赶,却又没有降低质量,试印了几册,效果颇佳,现在之前暗暗说他败家子的掌柜,恨不得把他供起来。

    毫无疑问,能抢在热点时期,独家刊印市面上热度最高的书籍,这对于任何一家书铺,都是千金换不来的好机会。

    不仅是书册售卖的大利润,关键是能抬高文茂堂在京师书坊的地位,在文教大兴的国朝,实在太重要了。

    对于狄进来说,他想继续写第五卷、第六卷,其实也完全没问题。

    之前借鉴的内容主体,是清朝时期的《狄公案》,作者不详,里面不少情节,明着骂武则天提拔的党羽,将朝堂弄得乌烟瘴气,暗讽的自然是慈禧太后。

    那些情节被狄进删的七七八八,因为一旦写出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骂刘娥的,问题是刘娥也不是慈禧啊,就目前来说,人家执政治国,令朝野安定,政局平稳过度,有大功于社稷,只因为性别问题就阴阳怪气,显然完全不合适。

    所以狄进删删改改后,无缝衔接《大唐狄公案》,这部后世相对更有名,是一位外国人写的,荷兰的外交官,叫高罗佩。

    此人极为精通中国文化,语言考究,文笔优美,古文诗词信手拈来,后世狄进第一次看的时候,万万没想到这会是外国人写的,而其中的不少篇章,还都是高质量的佳作。

    顺带一提,《大唐狄公案》的英文版本流传于世界各国,创造了“中国的福尔摩斯”,使得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名侦探第一印象就是狄仁杰,名声倒是要远远超过包拯和宋慈,不过由于九十年代《包青天》在东亚各国的火热,东南亚那片自是更熟悉包公。

    言归正传,狄进本来自己就能创作,又有参考资料,他想要出书,多的不说,再出个四卷完全没问题。

    只是现在并不缺钱,名气相较于目前的身份很高了,过犹不及,还是先稳一稳为好。

    倒是前面四卷,既然已经在小规模范围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