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和方温仲并不打算在恩善堂长时间居住,他们想找一些抄书的事情挣些银两,等挣够了回家的银子,然后准备回肃州继续参加科举。

    邢师爷也曾经是位读书人,他很同情冯松柏和方温仲两位学子的遭遇,得知二人有想抄书挣银子的想法,他让县衙役在云灵县找了几个书肆,给二人揽了一些抄书的活。

    蒋县令考虑着恩善堂还有十几个年纪比较小的乞丐,打算让冯松柏和方温仲在抄书之余,让二人教那些小乞丐读书认字。

    冯松柏和方温仲欣然应允。

    自从碰到劫匪被抢劫一空,再加上一路上乞讨遇到太多的冷眉冷眼,两人都对参加科考不再抱有一点希望。

    他们已经落魄成沿路乞讨的乞丐,还怎么能回到肃州参加科考。

    二人没想到走到云灵县竟又有了转机。

    几个县衙役把他们带到了恩善堂,恩善堂不但给他们提供吃住的地方,还给他们找了抄书的活,二人心里又燃起了希望。

    当他们得知恩善堂是福宁县主拿出万两银子所办,都对福宁县主心存感激。

    看着眼前的福宁县主还是个小奶娃,冯松柏和方温仲心里很是惊讶。

    小曦宝迈着小短腿走到书桌旁,很利落的爬上凳子,她想看一看两位学子抄的什么书籍。

    她翻开书本认真看了看,发现两位学子抄的是同一本民间话本。

    看来这本民间话本在云灵县的书肆卖的挺火。

    还别说,两位学子的毛笔小楷写的真不错,运笔潇洒自如,内含清刚之气,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应该下了一番苦工夫。

    俗话说,字如其人,人亦如字,两位学子在读书上肯定也是很用心。

    小曦宝曾经听四哥秦时雨说过,他们学子中间,平时就有人靠着给书肆抄书挣银子,抄写民间话本的最多,哪本民间话本抄写的越多,证明哪本民间话本在书肆卖的最火。

    冯松柏和方温仲瞧着福宁县主翻看他们抄写的书,好像看的津津有味,二人惊讶的互相看了看,难道福宁县主认识字,还能看懂他们抄写的民间话本?

    蒋县令看出冯松柏和方温仲的疑惑,开口解释道,“两位学子有所不知,福宁县主不但认识字,还过耳能诵,过目不忘。”

    秦安良听着蒋县令夸赞小曦宝,他脸上露出有女万事足的笑容。

    与四个儿子相比,小曦宝最是聪明,也最是贴心。

    夏氏也微笑的看着小曦宝,心想,小曦宝若是个男孩子,秦家可能出来个状元郎。

    冯松柏和方温仲心中不禁感叹,他们只知福宁县主心有大善,却不知福宁县主还是位聪明的天才小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