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荣,一损俱损外。

    他母后有脑子,也是重要因素。

    毕竟有时候是真不怕对手太强,只怕队友脑残,找个没脑子的蠢货协商。

    基本就可以直接宣告失败了。

    比如说御史大夫赵绾,但凡他收敛点,节奏慢点,徐徐图之,也不会直接激怒太皇太后,导致身死且新政被废。

    而他母后就不一样了,他母后是真的聪慧同时帮了大忙,他的皇位,可以说一半来源于他本身聪慧,子肖父,得宠,另一半便是他母后的谋划了,没有他母后王太后帮忙谋划,拉拢获得大长公主的支持,并且努力讨好他皇祖母。

    他绝不会那么容易当上太子。

    所以在经历过新政失败这一重大挫败后,他便养成了有什么大事心事,必要先与他母后,讨论协商一番的习惯。

    长乐宫内,听完儿子的复述后,王太后沉吟许久,才颇有些纠结的说道:

    “彻儿,哀家有两个猜测。”

    “第一个猜想是,兴许太皇太后的身体确实已经很不好了,如今看起来恢复健康只是障眼法,或者说欲盖弥彰。

    所以她这么做是在向你示好。

    但又不愿意完全妥协。

    希望等她百年后,你能不记仇。”

    “还有一个猜想就比较可怕了,甚至我们母子日后恐怕得如履薄冰,那便是太皇太后兴许已经有废帝的想法了。

    她在故意放权迷惑你。

    想让你再做出一些类似于建元新政那种,得罪众多诸侯列侯的事,到时她好拿捏你的错处,获得列侯和刘姓诸侯们的支持,从而废帝,如果太皇太后真能获得列侯与刘姓诸侯的支持,再加上她身份以及手握虎符,绝对足以废帝。

    当年吕后权势也不过如此,吕后能做到的事,她只要想做恐怕也能做到。

    你只有她一个皇祖母。

    她却还有很多个皇孙,换一个皇孙做皇帝,对太皇太后而言,没有损失。

    如果换个听话的,还是好事。”

    正是因为联想到了这一点,说到后面的时候,王太后的脸色已经很差,万一这个猜想是真的,或者猜对了的话。

    那他们母子现在无疑很危险。

    此时此刻,建元帝的表情管理也略微有点失控,并且出于习惯了阴谋论的缘故,越想越觉得,他母后的猜测很可能成真,紧接着,他们母子两人又就此商讨了一会,最终得出了以后必须更加谨言慎行,绝不能被抓到破绽的结论。

    而具体执行方针就是,不能把太皇太后的话当真,越说放权就越要恭敬。

    不能让太皇太后挑出一丝错来。

    同时正好借机多去去后宫。

    努力生个儿子,早立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