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多。

    这把短火枪长度约三十五厘米左右,枪管和主体均为为锻铁打造,做工极为精良。

    火枪的火门从顶部移到了右侧,加装了火药池、照门和准星,枪把是胡桃木所制,大小适中,握在手中极其舒适。

    这把火枪点火装置是火绳,倒不是不想用燧发,而是朱慎锥他们之前试验过燧发,发现燧发的打火成功率忒低。

    用燧发点火,成功率几乎不到一半,如果在紧要时刻,这样的成功率就等于是找死,朱慎锥可不想因为危急关头打不着火的缘故,原本能够胜券在握的优势变成劣势,要知道电光火石之间,半个呼吸就能决定谁生谁死。

    拿起火枪,握在手里掂了掂,虽然比预想中的要稍重些,但问题不大。

    朱慎锥仔细看着枪管,尤其是枪管的管壁。

    火枪的优劣这枪管非常重要,何况现在这个时代的冶金工艺落后,要像后世那样用无缝钢管来做枪管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别说什么无缝钢管了,就连用精钢来做枪管都不可能。最初的火枪枪管是用的青铜,后来才改成锻铁,所谓的锻铁也就是熟铁。

    大明的匠户制度在制定初期曾经发挥了重大作用,而随着大明建国已久,原本的制度已和最初不同了。

    再加上大明如今重文轻武,对于军备早就不像以前那么看重,而且军中吃空饷情况比比皆是,朝廷负责军械的军器局和兵仗局又由工部管辖,就连保管军械的戊字库和广积库也归于工部。

    文贵武贱,朝廷的那些大头巾对军事大多一窍不通,更对于军械要求可有可无,再加上上下贪腐严重,上面的拨款到了下面漂没早就成了常例,工部的匠户们平日里连饭都吃不饱,谁还会认认真真去做事?自然大明的军械尤其是火器质量实在堪忧。

    大明火器质量不行,这并不代表大明的工匠能力就不行,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就像赵大这样的匠户都是祖传的手艺,只要认真起来,做出来的东西质量绝对是一流的。

    仔细看着枪管,朱慎锥并没在管壁上发现有任何孔洞的迹象,而且枪管锻造的非常结实,粗细均匀,在阳光下散发着金属的光泽,让朱慎锥极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