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说他毕业后的事情。

    “快快快,打开看看你大哥说什么了。”

    张王氏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在这个只能书信联系的时代,远在千里之外孩子的一份信便是她们最渴望看到的礼物。

    张渤海按照张王氏的要求拆开了信,并将信中内容读诵道:

    “光阴似箭,岁月易逝,自上次书信,已半年有余,对母亲与二郎,甚是思念。昔年父亲……”

    张渤海的大哥叫做张成山,兄弟二人原本的名字很简单,一个叫张大郎,一个叫做张二郎。

    不过两兄弟的姓名随着张九郎在登州府成山卫加入渤海军,并在两年时间里学习文化后进行了更改。

    对于自家父亲,张渤海的记忆十分模糊,因此见自家大哥提起当年父亲的事情,他虽然有些难过,但也不会哭泣。

    倒是张王氏突然听到亡夫的那些事情,不由得低头垂泪。

    张成山已经前往四川两年,如今的他已经在当地娶妻,因此特意写信回来告诉一声张王氏。

    此外,张成山还与张王氏和张渤海说起了张渤海毕业之后的事情。

    信中,张成山询问张渤海是否收到了镇上中学的招生通知,如果有的话,那不要犹豫,立马报名,并在开春后带着母亲前往安东府就读中学。

    家里的田地反正已经出租给了旁人家耕种,眼下只需要归还衙门的那两头牛就可以前往安东府。

    在信里,张成山也说了就读中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今朝廷对官学学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便毕业也无法分配到好的差事。

    反正张家家中还有许多积蓄,加上张成山明年也准备以胥吏身份参加科举,即便不成举人,也能得到一个童生的身份。

    因此,张渤海不要有太大压力,可以前往安东府就读五年中学,日后出来肯定比张成山有前途。

    “中学……”

    张渤海有些不情愿,不过张王氏却连连点头:“你大哥交代的好,你过些日子挑个时间耕牛还给衙门,然后我们过完年就坐雪橇去安东府租房子。”

    “我有些想去参军。”面对张王氏的话,张渤海不情愿的开口,不过张王氏闻言却立马变脸:“参军不行!”

    “怎么不行?”张渤海反问张王氏,并对张王氏道:

    “爹他是烈士,我们是烈属,按照朝廷当初给的条件,我们家这一代可以推举一个人前往南京就读国防大学。”

    “娘,这个机会大哥没用,那就留给我用吧。”

    张渤海据理力争,并且为了安抚张王氏,他也搬出了官学的教习:“教习他们说了,前往国防大学,一旦毕业就可以担任百户官。”

    “您想想,那是百户官,正六品的百户官。”

    “如果我能当上百户官,那大哥和我的子嗣都能享福了。”

    在张渤海他们的眼中,正六品的百户官便是十分了不得的大人物了。

    不过面对张渤海的话,张王氏还是生气的拍了下桌子:“我说了不准,你就老老实实去读中学,就这么定了!”

    说罢,张王氏也不给张渤海反应的机会,起身便走入了自己的卧房。

    张渤海见状想说什么,却只能看着卧房关上的门独自叹气。

    在这个父母之命大于天的时代,即便他想要参军,只要他母亲不同意,便是连军队也不敢收他,更别说千里之外的国防大学了。

    垂着头,张渤海看向了手中的书信,望着上面的那两个字,低喃道:“中学……”

    他摇了摇头,最后将信收了起来,自己则是返回了卧房休息。

    父母之命,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很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