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尺的身高和端正长相让人看着舒服。

    “坐下吧。”朱高煦安抚下他,紧接着询问其余几人。

    其余四名进士面面相觑,最后才起身作揖,同时说出了自己想要去的去处。

    无一例外,他们四人都选择了离家近的河南,毕竟西南之地瘴气、疟疾颇多,他们都是官学子弟,自然了解西南情况,生怕自己前往西南后患上疾病,错失大好人生。

    对于他们的选择,朱高煦倒也没有表露出失望和其它表情,只是点头后为他们想好了去处。

    做完这一切,他与五名进士一起用膳,与他们聊着关外的情况,直到黄昏才放他们离开。

    在他们走后,朱高煦才返回了位置上坐下,眉头微皱。

    “五名进士,一百七十二名举人,居然仅有十二人愿意前往西南,愿意前往贵州的不过三人。”

    朱高煦开口透露出不满,亦失哈闻言也连忙给他斟茶安慰:“学子们主要也是担心自身安全,相较于云南,贵州几乎是白纸一片。”

    “不过这般选人,愿意前往贵州的官员无疑能在当地做出一番事情出来。”

    “也有可能受不了,请我调换他们。”朱高煦喝了一口茶,不满回应。

    亦失哈见状没有多说,朱高煦见亦失哈不说话也没有跟着继续说下去。

    过了片刻,他才拿起了朱笔,同时开口道:“与他们相比,遵义府那群人倒是显得格外不错了。”

    “对了,那个知府叫徐什么来着?”

    虽说记忆力超群,可随着每日公文处理加多,朱高煦有时候也会想不起来一些细微的小事。

    “徐硕,山东迁徙吉林城出身。”亦失哈提醒道。

    “嗯。”朱高煦颔首:“最近干得如何?”

    “蹇义上奏的奏疏中,遵义府的情况十分不错。”亦失哈介绍道:

    “那人在春耕之后雇佣百姓修路,准备将遵义通往重庆府的道路扩宽,同时在修路工人领取工钱时,以官盐十五文的价格贩卖官盐。”

    “这一来一去,居然让其支撑着修了十里路,而且还是殿下拨给钱粮未到的情况下。”

    “原本的路不过两丈宽,并且还有许多不足一丈的崎岖处。”

    “如今道路被往里扩宽三尺,许多崎岖处也被炸平。”

    “播州杨家开发的铁矿都被他接手,并在当地寻到了石灰岩,看样子是准备弄炼铁场和水泥工场了。”

    亦失哈毫不吝啬的将遵义府发生的大部分事情介绍出来,朱高煦听后也感到诧异:“他上任多久了?”

    “不到半个月”亦失哈的回答让朱高煦来了兴致。

    “不到半個月的时间,居然能做这么多事情,这些事情若是给其它官员做,恐怕没有三个月不见成效。”

    “若是我大明朝的官员,都能有这徐硕的干劲,那新政也不用推行了,各府县各自发展也能让朝廷繁荣昌盛。”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很满意徐硕这个人,同时也抬手道:

    “让蹇义再给他调拨十万斤盐,另外加大四川的盐产,对前往贵州贩卖食盐的盐商也加以警告,贵州之盐价不得超过二十文。”

    “运往朵甘、乌斯藏的盐则是依旧使用开中法,运粮前往朵甘,根据距离按照五到十石粮的标准给盐一引,运粮前往乌斯藏,根据距离按照二石到五石粮给盐一引。”

    盐一引四百斤,按照贵州最高不得超过二十文的盐价,一引盐就是八贯钱,而一石粮从四川购买则是三百八十文。

    朱高煦仔细算过,从成都买米十五石运往三塘、道坞等县能送抵十石,运往昌都则能剩八石,运往那曲能剩下五石,运往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