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亦失哈说了一堆东西,朱高煦也将这些东西一一打开,首先是交趾都司送来的安南《黄册》和《鱼鳞图册》。

    【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六十八,户二十二万四千六百七十二,象九十五、马二百七十一、牛三万二千五百二十、船八千八百六十五。】

    【汉口十二万四千七百五十,安南口一百八十九万七千四百整,耕地一千六百四千二十四万七千三百余六亩三分。】

    “二百零二万余口,一千六百多万亩耕地……倒是不错。”

    看完《黄册》和《鱼鳞图册》内容,朱高煦满意点头,虽然安南本土人口还有近一百九十万,但起码汉人迁徙速度不算太慢。

    自从江南等地被强制移民开始,朱高煦略微看了看,迁徙安南的人口基本可以达到十六万左右。

    如果把这十六万没有耕地的流民迁徙到安南,那安南人口也能达到二十八万。

    这个占比已经不低,起码比历史上近三百万安南人口和不过三十万汉人的占比要高。

    “现在的问题是长山山脉之中的蛮人,他们的数量也不容小觑,剿灭胡氏父子后要对付的就是他们。”

    “对付他们,可以拉一派打一派,拉拢归顺我们的,打击反抗我们的,同时还要让安南本土百姓与他们对立,这样才能让我汉人可以稳定繁衍。”

    朱高煦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利用长山蛮人和安南人的仇恨来使得两方矛盾加剧,从而让他们忽视汉人。

    等他们斗得差不多的时候,汉人也可以用自己的人口优势来同化他们,进而彻底实控安南。

    明代的汉地两京十三省,要在朱高煦自己的手上发展的越来越多,直到吃不下为止。

    就现在而言,中南半岛难以吃下,且没有名义吃下的就是暹罗地区的十余个国家,以及安南南边的占婆,高棉,以及马来半岛上的十几个小国。

    爪哇和苏门答腊、吕宋等南洋诸岛则是只能吃下几个重要的岛屿,除非大明能在未来几十年人口爆炸式增长,不然很难吃下南洋和中南半岛的三宣六慰。

    就现在的情况来说,黑龙江以南的东北地区已经算是传统汉地了,只要把女真人都从山中招抚出来,然后发配足够的罪犯占据黑龙江两岸,那实控东北地区就没什么问题。

    明代辽东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战事都能从一开始的四十余万人口增加到明末的二三百万。

    现在只要自己不出问题,那自己能活的几十年时间里起码能让整个东北地区人口翻一倍。

    如果东北地区人口能突破五百万,那便是小冰河期到来,东北也不会遭遇太大问题。

    明末之所以能培养出努尔哈赤,除了李成梁的扶持外,也和小冰河时期的东北地区洪涝有着不少问题。

    不过历史上的洪涝是因为女真各部没有足够的人口和实力修建水利,这才使得整个关外民不聊生,最后各部内卷,卷出了努尔哈赤这么一个家伙。

    现在东北地区的水利建设虽然比不上江南,但比北方绝大部分省份都要好。

    只要继续保持下去,那依托黑龙江、松花江和嫩江三条大河流,足够让东北地区越来越多,更不用说大明在关外建设的大量矿场、手工作坊了。

    “告诉郑和下西洋不用太着急,训练好兵卒再南下,另外所有南洋船只都需要接受检查,敢有反抗者炮击沉船,活口不留。”

    朱高煦看着郑和与杨展的奏疏,也通过亦失哈对他们吩咐了起来。

    朱高煦可不管什么海盗王陈祖义,反正在舰炮和下西洋舰队面前,他们都只是开着渔船的贼寇罢了。

    至于南洋诸国会怎么想,朱高煦才懒得管会不会波及他们,反正他们也不是什么好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