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要是没有大明平定他们,而是让他们存活到了清朝,那恐怕会让清朝为之头疼许久,毕竟这四个土司可不是大小金川那种兵不满万的小土司可比的。

    他们的实力强大,人口兵马众多,难以平定。

    不过换而言之,如果能平定他们,大明的耕地和人口数量一定会增加,至少撑起一个贵州三司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个道理朱棣也明白。

    “俺想从思州田氏下手,不过苦于没有什么理由。”

    朱棣思绪很清晰,他依旧选择了和历史上一样的从邻近湖南的思州田氏下手。

    “对西南的改土归流是肯定的,贵州与云南、广西、四川的十余家大土司必须改土归流,如果他们不愿意就出兵平叛,至于理由什么的随便找一个就是了。”

    比起朱棣还想要找理由,朱高煦直接选择创造理由,毕竟只有胜利者才能书写历史。

    后世人有几个清楚明朝在西南的赶苗拓业之举,不都认为自两汉开始就已经有汉人在西南生活了吗?

    可事实上后世的西南版图却是明朝奠定的,只是这个奠定的过程十分血腥罢了。

    “改土归流要继续,不过也不能一味的压榨土司。”

    没等朱棣反应过来,朱高煦又变得保守了起来。

    “朝廷对西南土司的赋税要求并不低,土司所承受的负担也很重,原先的改土归流并不能有效的降低负担,所以土司们也是持以反抗的态度。”

    “既然如此,那朝廷何不选择另一种方式?”

    朱高煦保守的说着自己的想法,并根据这个问题继续说道:

    “给土司两种选择,一种是交出兵权,世袭土官,并将俸禄提高。”

    “另一种是保留兵权,但要接受朝廷调动去其它地方驻守,放弃治下的人口与治理权。”

    当朱高煦的保守政策说出,朱棣立马就诧异的看向了他,因为朱高煦的这政策可比大明的改土归流要激进多了。

    因此,大明改土归流的诉求,无非就是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朝廷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

    “政策的具体实施方式就是取消土司的特权地位,将原本属于土司管辖的土地和人口全部纳入朝廷的直接控制之下。

    同时,朝廷对这些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改变土地所有制、重新划分行政区划、实行新的税收制度等。

    许多地方的改土归流并不彻底,原土司被委任为土知府、土知州,依旧掌握人口和兵马,只是增派了赋税定额罢了。

    到了朱高煦这里,他直接要求土司放弃理政权或兵权,只能二者选其一。

    这样看来,他的政策可比朱元璋的政策激进多了。

    “你要这么做,恐怕西南的土司会不愿意。”

    朱棣都被朱高煦的激进给弄得保守了,不免担心道:“眼下还在筹备平定安南呢……”

    “所以小子并不准备现在就对西南土司下手,而是逐步逐步地来。”朱高煦回应道:

    “西南之所以留驻二三十万兵马,为的就是防备土司叛乱。”

    “若是能将火器装备全军,那土司手中的关隘石堡也就不成阻碍,大军一旦开拔就能逐一拔除顽固的大土司。”

    “一旦西南土司被彻底平定,那朝廷就只需要在贵州、湖广等地保持二三万的诸军,将更多的军队调往朵甘、三宣六慰和安南。”

    “这倒也是。”朱棣原本想反驳,可一想到这些天他在国防大学看到的那些战役推演课题,以及亲眼见到了舰炮、岸防炮、攻城炮和野战炮的威力后,他倒觉得改土归流并不困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