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出现骑兵,那他还能说服自己是俞通渊调来京城的,可眼下这些骑兵都开始包围外城城门了,除了朱高煦的骑兵,还有谁敢这么做。

    “贼兵可有攻城的迹象?”

    齐泰反应过来便立马询问,那兵部主事摇头:“并未,可若是不将其截止,恐怕外城城门将被尽数包围。”

    “你与我一同面见陛下。”

    齐泰抓住这兵部主事的手便走上高台,来到金台面前后连忙跪下:“陛下,外城加急……”

    齐泰将外城所发生的事情原本交代,可他这一开口,台上的六部五府官员纷纷瞪大了眼睛。

    “荒谬之言,我军水师……”

    黄子澄还想驳斥,然而他提到水师时便主动闭上了嘴。

    如果渤海骑兵真的出现在城外,那不正说明水师已经不值得信任了吗?

    “陛下,臣请在城中募集乡勇,登上外郭城驻守城墙!”

    方孝孺不假思索的开口,五府之中的武官们闻言则是面面相觑。

    五府之中能征善战的大多都被派出去了,加上朱元璋时期类似郭英这样的老武官也被闲置,他们自然提不出什么好意见。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很清楚临时抱佛脚是绝对不可行的办法,更何况外郭城的防御连回回炮都挡不住,更别提渤海军的火炮了。

    “陛下,臣请收敛外城粮仓入内城,据内城自守,同时加紧催促西川瞿能入京,调俞通渊、盛庸渡江!”

    一名武官开口,但却被朱允炆无视,因为齐泰直接开口:“陛下,臣请陛下走驯象门速速南下,前往南昌避祸!”

    齐泰没有建议走水路,因为他此刻已经认为长江、平倭水师投敌,不然以江运来运输上千兵马渡江,这种事情不可能没人发现。

    趁渤海的骑兵还没有彻底包围京城,立马调集守卫内城的上万仅存精锐护送皇帝走陆路南下前往南昌才是最为可行的事情。

    “荒谬!”听到齐泰居然想让皇帝直接出京避祸,黄子澄立马驳斥道:

    “京师百姓三十余万,便是只算男丁也能拉出十万,足以守城。”

    “况且如今贼军数量不明,不过区区千余骑兵抵达麒麟门就将齐尚书吓成这副模样,岂不是令人笑掉大牙。”

    “若是只是齐尚书一人惹人发笑也就罢了,但齐尚书让陛下抛弃在京三十余万百姓出京避祸,那岂不是让天下人嗤笑陛下吗?!”

    黄子澄的话,不仅骂了齐泰,顺带还提醒了朱允炆。

    其实朱允炆再齐泰说出南下的时候就准备同意,可被黄子澄这么一说,他倒是舍不下脸面离开了。

    “黄尚书言之有理,在京男丁不下十万,何况我朝江北尚有数十万大军,难不成会害怕这不到四万人的渤海贼军吗?”

    “传朕旨意,派出塘骑,召曹国公李景隆、江阴侯吴高、驸马都尉李忠速速率军南下平叛,令盛庸、俞通渊、平安三人率部渡江,为朝廷驻守京城!”

    朱允炆强装镇定,可从他的决策不难看出,此刻的他已经慌乱,甚至忘记了齐泰曾经提醒过的不能轻易调动李景隆所部二十万人。

    眼下的他,只想将朱高煦赶出淮南,赶得越远越好。

    “陛下,即便如此,也可以先选出大将接手外郭城的三五道城门,不至于让我军进出不得啊!”

    齐泰眼见劝不动朱允炆,便改变画风,让朱允炆准许他点齐兵马去抢占城门口,构筑营盘,以便大军可以随时进出城门,不至于被渤海数百骑兵就堵住数万大军。

    “这件事便由齐尚书去办吧,退朝……”

    朱允炆紧张起身,下意识就宣布了退朝,沉着脸色往内廷走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