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被作用于开矿,而且朱高煦并不用担心。

    辽东都司那边每年都会给自己运来一批火药,只要朱高煦禁止兵卒前往铁矿场和煤矿场,偶尔去一两次的兵卒根本不可能知道矿场每日要爆破几次。

    至于看守矿场的兵卒,也是经过朱高煦自己选拔的。

    他的选拔很简单,那就是从拖家带口随自己北上的那一百多人中筛选。

    老朱一定会让锦衣卫跟随自己北上,但不是每一个锦衣卫都能带着家人北上。

    这样做,他能最小的减少老朱知道自己在制造火药的事情。

    不过即便老朱知道了,朱高煦也可以用开采矿石,修建道路来做伪装,毕竟老朱一开始只说了不能要制作火器的工匠,却没有说不能制作火药。

    哪怕被察觉,朱高煦估计自己也就是顶多被训斥一番,严重些就是派遣王府长史罢了。

    想到王府长史,朱高煦也很好奇,老朱为什么没有给自己派遣王府长史和属官。

    不过他每日事情太多,也顾不上考虑这些,当下的他更在意的是石堡的其它问题。

    他目光继续扫视,很快一块狭长的白地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是他让林粟留下的白地,为的就是方便日后实验火器。

    制作火器这件事情,朱高煦不能让外人知道,因此他只能自己先设计出图纸,然后私下让铁匠打造,最后自己亲自派人实验。

    火枪和火炮,这是日后朱高煦能以最快速度获取战争胜利的杀手锏。

    为此,他早在南京时就曾亲自与许多制作火器的工匠讨论过火器的相关内容,所以大明时期主要使用的火门枪是如何制造的,以及制造的流程如何,实际上早就在他脑中了。

    不过真的要说,火门枪却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

    从火枪到步枪,人类的单兵管状火器基本是逐渐演进的过程,但是从早期的简单突火枪到后世的步枪,却是有几个重要的分水岭。

    明代的洪武铜铳是典型的火门枪,它的结构比较简单,完全就是一个尾端拥有放引线孔的圆管。

    和这个时代的火炮一样,洪武铜铳只需要装入黑火药,再放入弹丸,后面小孔插入引线,使用时候点燃引线,等到火药引燃,将前端弹丸发射出去就完成一个射击流程了。

    它的发射速度很慢,使用也很不方便,装填非常慢,需要随身带火种去点火,而威力仅在十步以内拥有杀伤力。

    同一时期,许多国家都在使用类似这样的火门枪,尽管一直有人对其进行改进,但本质上都还需要一个手动点火的过程。

    因为需要手动点火,火门枪几乎无法单人操作,因此在朱棣建立神机营前,火门枪基本不会作为军队的主武器装备。

    如果不出意外,直到五十几年后才会有人发明了枪托,并在上面固定了点火装置,使用扳机来控制点火,火绳枪这才得以问世。

    不过问世是问世,真正讨论起来,火绳枪被发明出后的改进历程却经历了半个世纪,直到十五世纪末才研究的七七八八,逐渐开始大规模装备军队。

    对这一时期朱高煦不是很了解,他只需要记住自己从网上和博物馆看过的火绳枪外形而进行设计就足够。

    只要他能设计出来,并成功进行射击,那么后续改进燧发枪的难度就更轻松了。

    不过对于燧发枪,朱高煦并不抱期待,因为他记得燧发枪的点火率十分感人,并不如火绳枪稳定。

    正因如此,十八世纪后期英国使团抵达清朝并介绍燧发枪的时候,清朝官员才会显得不那么感兴趣。

    燧发枪的点火率是如何变得稳定的,朱高煦并不知道,因此他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先把火绳枪研究出来渡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