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的由六部都察院都督府先后汇报工作,而后在朱元璋的起身离场宣布结束。

    从开始到结束,傅友德这三个字始终没有出现在早朝上。

    乘坐步舆,朱允炆看着自家爷爷的背影,很想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

    只是他不开口,朱允炆也不敢问,只能跟着他走过宫道,过了三龙桥,入了那武英殿。

    “皇爷爷万福安康……”

    入了武英殿,朱济熺、朱高炽和朱尚炳三人如往常一样作揖行礼,朱元璋只是应了一声便坐下。

    他们三人还想向朱允炆行礼,可朱允炆却不如往日,只是沉默低头进了殿内,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他的举动让三人面面相觑,都察觉到了今日或许有事发生,于是小心翼翼的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拟旨,封燕嫡长朱高炽为燕世子,改吉林船厂为吉林卫,封燕二子煦为渤海郡王,驻吉林卫,赐吉林卫为护卫。”

    “渤海郡王岁禄米两万石,钱一万贯,锦二十匹,纻丝一百匹,纱罗各五十匹,绢三百匹,冬夏布各五百匹,绵一千两,盐一千引,茶五百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缎匹岁给匠料,拨王府自造。”

    “开春后,着渤海郡王煦启程就藩,另赐秦马二百匹、挽马三百匹,大食马二十匹,工匠三百人。”

    “此外,着其在京选护卫五百人,户部拨钱一千二百贯予渤海郡王兴建王府,另每岁开春拨粮走海运,补足吉林卫一载口粮。”

    初六的清晨,朱元璋刚刚坐下便宣布了让众人瞠目结舌的旨意。

    先是朱高炽被册封为世子,再是朱高煦被册封为渤海郡王,彻底绝了朱高煦被选为燕世子的路。

    本以为这就足够了,却不想朱元璋将朱高煦册封到了吉林船厂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尽管之后朱元璋给足了朱高煦待遇,不仅将吉林卫交给他做护卫,还以远超普通郡王俸禄的手笔给他定了岁俸。

    仅从岁俸来说,朱高煦的岁俸接近亲王的一半,是普通郡王的三倍还多,加上他手里还有吉林卫作为护卫,便是把他算作一个被苛待的亲王也足够了。

    这样的消息,让朱允炆等四人久久没有回神,好不容易回神,朱允炆在诧异自家爷爷为什么突然愿意把朱高煦册封出去,而朱尚炳和朱济熺则是看向了朱高炽。

    朱高炽反应过来后,也感受到了二人的目光。

    他顺着看过去,却只从二人眼中看到了讥笑。

    那他们的眼神,好像在说“没想到你居然能在朱高煦面前做上燕世子的位置”。

    朱高炽心中也十分忐忑,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家皇爷爷会突然册封自己为世子位,但他的本能还是驱使着他起身作揖:

    “孙儿谢皇爷爷圣恩……”

    面对朱高炽的谢恩,朱元璋只是轻微颔首,没有做过多的言语。

    只是他的这一番安排,却让众人各自陷入了自己的猜测。

    望着那份写好的圣旨送出去,他们都只能按耐住心思继续处理奏疏,可心思终究按耐不住,不禁都想到了朱高煦面对这圣旨时的神情……

    “臣,谢圣恩……”

    和武英殿内众人想的不同,朱高煦面对这份圣旨时没有太多表情,除了脸色上的有些苍白,他没有过多言语。

    传旨太监将圣旨递给他,而朱高煦也接过圣旨示意院内换班不久的林五六送客。

    在传旨太监被送走后,朱高煦才侧过了身子,而在他面前的则是昨夜班值颖国公府的王俭和班值院子的武章一,以及旁边一身圆领袍的亦失哈。

    昨夜得了傅友德薨逝的消息后,朱元璋便带着朱高煦离开了颖国公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