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张咨却在手下李茂的建议下,紧闭城门,并派人四处宣扬孙坚以讨董为名,以下犯上、谋杀上官、劫掠百姓等等恶行,逼问孙坚是否真心讨董!

    如果是,就立刻动身,不要滞留南阳;如果不是,那么必然是贼人,张咨将和荆州刺史王睿共同讨伐他!

    而这个时候,荆州刺史王睿已经到了江陵,以琅琊王氏的影响力和荆州刺史的身份,四处传播孙坚的恶行;败过一次的王伦,则已经帅军到了襄阳,整合水路兵马,口口声声说要北上讨伐董卓,但矛头却直指孙坚。

    孙坚一下子成了过街老鼠,虽然还有两三万人,但却没有根基,缺乏后勤,处境艰难。

    而收留孙坚的袁术,也因为孙坚的恶名而饱受非议!

    到了这个时候,孙坚再傻也知道王睿和张咨已经结盟且对他有所防备了,但面对悠悠士人之口,他却不敢冒险再攻打张咨了。甚至就连他的举主袁术,也暂时不敢再打南阳的主意了。

    袁术也是要脸的,诸侯讨董的战役还没开始呢,他可不能就背上罔顾大义、背弃同盟、同室操戈的恶名。

    于是乎,孙坚只能够灰溜溜的前往了讨董的第一线,而本来就不被诸侯看好的袁术,也因为手下孙坚的这档子事,彻底与盟主无缘。

    同时,因为袁术未能夺取南阳,反而和南阳交恶,导致没能获得南阳粮仓,兵粮捉襟见肘,所以自然也无法承担管理供给联军后勤的重任。

    不过,令袁术欣慰的是,盟主之位也没有落到他最厌恶的兄弟袁绍的手里,而是落在了刘表手里!

    刘表本来就是汉室宗亲,而且还是名声极好的党人,又是冀州牧,本来就位在袁绍之上,虽然还未彻底控制冀州军队,但手下却有不少能人,又得到了不少大族的支持,还答应供给盟军半数粮草,诸侯们自然也愿意找这么一个冤大头当吉祥物。

    部分野心家甚至还动了拥立刘表为皇帝的念头。

    诸侯多了,所属的军队同样也多了不少,就连孙坚这个长沙太守都能够有数万军队,更不用说其他的州牧刺史了。

    二十一路诸侯林林总总的纸面兵力加起来,竟然直接超过了百万!

    这可是演义中都不敢想的数字!

    只能说,不愧是战争为主的世界,动员的兵力真是多的可怕!

    与诸侯相比,董卓的兵力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只有三十五万左右,其中三员大将董璜、董旻和牛辅麾下各有五六万人马,剩下的胡轸、董越、段煨、李蒙、徐荣等中郎将、校尉加起来大概有二十万左右的人马。

    在军队数量方面,董卓一方陷入绝对的劣势。

    不过,打仗并不能只看纸面数字,董卓麾下的军队,有四分之三是战力强悍、装备精良的凉州军、并州军、中央军,搁无限战争空间里,都是三四阶兵种,且有大量强悍的骑兵;剩下的起码也能算是二阶兵种,而且这还没有算是三辅之地的郡国兵,也没有算壮丁。

    反观诸侯联军,三四阶的精锐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普通的郡国兵乃至义勇兵、壮丁,搁在无限战争空间里,也就是个一阶兵种的评价,有的甚至还算不上一阶兵种!是真正的乌合之众!

    抛开空饷、壮丁、留守老巢诸郡县的人马以及滥竽充数的部队,诸侯真正能战的士兵也不过三四十万人,且远不如董卓军精锐。

    不仅如此,诸侯之间本身就互不统属,彼此间矛盾重重,像是王睿、张咨二人,他们麾下的兵马,如果算上各郡县的守军,加起来也能够达到十万,但是他们也就只敢自保用来防备孙坚、袁术,可不敢真的离开驻地去进攻董卓。

    不过,虽然都说兵在精而不在多,但面对天下皆反,许多还是刚提拔就造反的局面,董卓是又惊又气,鞭杀了两个从宫里抢来的宫女才解气,沉着脸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