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的过程中,诸葛亮就发现了大虞军空间兵连秦军郡一级驻军的军阵都打不过的事实。

    尽管说黔中郡算是边地,边地驻军自然要比普通的郡县兵强一些,甚至有一部分是中央军,但空间兵也有着将领的加成,就这还正面打不过,那就很说明问题了。

    所以诸葛亮的建议是扬长避短,就是要发挥大虞军水军强大的优势,能不正面作战就不正面作战。

    戏志才显然也是这个想法,而且戏志才喜欢用奇计,而诸葛亮则非常具有战略眼光,二人都觉得,对于郢都最好的办法就是围而不攻,做出长久围困和围城筑堤引水灌城的姿态,同时在郢都城外有利位置深挖营垒,坚壁清野,静候秦军来攻。

    既然秦军野战厉害,而我军军阵还不完善,那就先防守,同时打野发育,发育好了再和秦军野战,现在就是主打一个严防死守。

    攻城战最难以发挥出军阵的作用,也最容易消耗敌军。

    不过,只要秦军想要救援郢都,那就只能够强攻,否则大虞完全可以慢慢耗死郢都守军。

    这是一個阳谋,对大虞而言,支撑这一战略的最大问题就是粮草的消耗。

    为了减轻粮草压力,大虞不得不将所有辅军打发到荆南去屯田,今年还能够再抢收一季。

    另外,对于南蛮的劝降工作也很顺利,董璜虽然没有亲自出手,但是祝融女王、诸葛亮、沙摩柯、兀突骨、木鹿大王、鄂焕等人对蛮人的亲和度实在太高,尤其是沙摩柯,在黔中郡蛮人中简直如鱼得水。

    黔中郡的蛮夷其实就是后世沙摩柯的五溪蛮,说起来还勉强算是沙摩柯的祖宗。

    虽然世界不一样,但大家都是蛮子,习俗、语言啥的基本相同,再让兀突骨带着上万象兵走一圈,杀了几个刺头、喝上几场酒,大家就开始其乐融融了。

    大家再一吹嘘董璜的好,诸葛亮、祝融女王、木鹿大王等人再装神弄鬼一番,蛮人本来就信这个,又见到兀突骨这样打服了所有部落挑战者的强者都对董璜心服口服,自然也就越加服气。

    如今这些蛮子也都张罗着准备提供士兵了,要不是粮草不足,大虞立马又能拉起几十万大军。

    此时,大虞军也只能勉为其难的收了五万蛮族精锐和上万蛮族少女。

    蛮族精锐分别进入了各个蛮人军团以及诸葛亮的无当飞军,少数蛮王直接加入的,还能独立领军;蛮女本来是想按照“法孝直评定南蛮之策”送到宫里的,结果被祝融女王截胡。

    虽然说蛮人军队不敢多要,但是大虞军钱多啊,精美的金银制品、金条、元宝与各种东海的珍珠、玳瑁、珊瑚之类的大方的拿来送给各部落,让各个部落的贵族感恩戴德。

    同时,大虞军还公平的向各部落购买肉食,不仅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大虞军的肉食需求,还赢得了蛮人上下的好感,进一步建立起了信任。

    大虞军还邀请各个部落派人到昊京圣地觐见伟大的大虞帝国皇帝陛下·倭奴之父·高丽爸爸·南蛮王·天可汗,并承诺不会损害结盟的蛮人的利益。

    总之,荆南形势一片大好。如今五溪蛮、湘水一带的蛮人基本平定,正跟更南方的蛮人在打交道。

    总而言之,后方一片稳定,辅军和各个被攻占的城市也在抓紧种田,还有江东的支撑,西线军团一两年内还能够跟秦军耗下去。

    既然郢都方面问题不是很大,那就该考虑如何扩大战果了。

    南郡除了郢都外,其他北边的城市并不好打,主要是大虞军没有绝对的信心在野战中正面击败秦军,如果无法大量歼灭秦军有生力量的话,打下来也守不住。既然如此,能够攻击的目标就只有巴蜀。

    诸葛亮和戏志才定下了夺取巫郡的方案,并让鲛鲨、江豚等就水文情况展开侦查,最终一锤定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