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也好!”

    张俪道:“既然她有了敬畏之心,以后应该不至于那么横行跋扈了!”

    “嗯!”

    我说:“那咱们买票出发?”

    张俪道:“去哪里想好没有?”

    我摇了摇头,道:“先去车站看看,买两张能到达最西部的车票,然后再打听!”

    “可以!”

    张俪道:“你还蛮聪明的嘛!”

    身上五六百枚银元,带着太显眼。

    买票之前,我把大部分银元换成了金豆子,方便坐车。

    直达向西的铁路,最多只到浦口。

    我们先往北去连云站,然后改坐陇海线,这样可以到达中部天水一带。

    至于到了天水之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当天下午,我和张俪来到连云,然后坐上了通往中部的火车。

    全长一千多公里,以当时的客运水平,要在火车上度过好几个日夜。

    车票分为三等:头等车、二等车和三等车。

    头等车条件类似于现在的头等舱,座位宽敞舒适,每两个座位之上、有一个卧铺可以休息,距离火车头距离最远,坐起来感觉比较平稳。

    二等车次之,有软垫座椅。

    最差的是三等车,全是硬木板座椅,而且车厢距离火车头最近,震动感厉害,且容易飘进煤灰。

    我们买的自然是头等车,不差钱。

    一路太过遥远,若是没有卧铺,那多遭罪!

    时值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年代。

    民不聊生。

    铁轨两侧,甚至可以看见很多无人认领的死尸。

    我看着窗外,忍不住道:“历史都是被滤镜美颜过的,很多人向往这个年代,可真到了这里,估计吃饭都成问题!”

    “是啊!”

    张俪道:“所以我们要尽快找到昆仑山、找到那个道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步其后尘!”

    看了一会儿,张俪似是不忍卒视,收回目光。

    我也把目光从张俪身上收了回来。

    头等座是被隔成小包厢的形状,每个小包厢里有四个座位、两个卧铺,以及一张桌子。

    我和张俪对面,坐着一老一少两个人。

    老的差不多有七十岁了,是个复古派,后面留着个大辫子。

    虽然已经是民国了,但当时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做奴隶做出了优越感,一直把辫子带到了棺材里。

    小男孩约莫十一二岁,长得淳朴憨厚,话也很少。

    我看了一眼,附在张俪耳边道:“对面老头是个太监!”

    “啊?”

    张俪奇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自然是用观气术看出来的。

    老头虽是男人,但身上少了男人该有的阳刚之气,而且他留着辫子、面部光溜溜的,综合来看,不难判断。

    果然,后来老头一开口,声音也很尖细,算是验证了我的判断。

    一路上很无聊。

    老头主动和我们聊了起来。

    他对自己的身份倒没有掩饰,自称陶公公,身旁小男孩叫阿诚,是他收养的孩子。

    因为两人年龄差距太大,陶公公一直让阿诚叫他爷爷。

    两人此番是回陶公公的老家省亲。

    聊了几句,我随口道:“公公,你知道昆仑山在什么地方吗?”

    “昆仑山?”

    陶公公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