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

    刘晓光大致介绍完,就开始等着苏淮的回应。

    此时,正在埋头写材料的孙处长也停住了笔,常思远则双手抱胸往椅背上一靠,一起看向了苏淮。

    他们的动作并不大,也不显眼,寻常新生肯定是察觉不了这种审视的。

    可苏淮是谁啊?

    当年办公室里的加班战神,人送外号:大螺丝丁。

    就没有他凑不了的局、应不了的急、补不上的活儿、堵不严实的洞。

    从后勤到运营,是个人就能把他薅过去加班。

    现在说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儿,可是换个角度看,大裁员都没把他干趴下,以35岁高龄入职新公司,凭借着没有任何门槛的补缺能力混到10K月薪,也算是某种生存之道。

    帝都居,大不易,苏淮在某些方面是有两把刷子的。

    可惜,只有两把……

    搁到重生之前肯定不太够用,上限很低。

    但是现在回到象牙塔中,那妥了,到处都是他表演的舞台。

    “我大致理解了,只是有几个问题,需要和您再确定一下。”

    苏淮轻声开口,态度很温和。

    但是,接下来马上吐出一串问题,全干在了关键的寄点上。

    “我这边的第一负责对象肯定还是大数据专业,您刚刚没有提到军训,但是从紧迫程度来考虑,我当前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协助院里保障军训顺利进行吧?

    咱们学生处,不管是从服务的角度出发,亦或者从协调的角度出发,肯定是军训的主要负责部门之一。

    您没提,但我不能不问,这是第一。

    第二,院里是否准备筹办单独的新生入学晚会?

    如果是,那么这就是排序第二的工作重点,全院都要动起来。

    如果不是,那么校级晚会我们大数据班没有能力配合,需要院里顶在前面分担压力。

    第三,院内社团有没有招新的需要?

    如果有,标准、要求、鼓励措施分别是什么?

    第四,学生会里类似常哥这种骨干最多再顶半个月到一个月,学生会肯定更需要收纳新血。

    那么,能不能向我们班提供几个专属名额?

    我们班的寝室很分散,上课的地点也是东一块西一块的,为了不让数据班游离在管院大集体之外,为新生们培养出真正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我个人以为,很有必要在各个方面都倾斜一下。

    至于剩下的那些日常事务,倒是确实不急,空出手来两天就能梳理清楚。”

    刘晓光楞住了。

    整个人的表情是⊙o⊙介样的。

    尼玛,这是大一新生?!

    常思远放下抱胸的双臂,胳膊压在办公桌上,身体前倾,上上下下打量着苏淮。

    从脸看到脚,什么都没看出来。

    苏淮一身淘宝货,干净利索,皮肤晒得有点黑,里里外外都透着寻常。

    可他表情稳,眼神凝,坐姿端正又不紧绷,显然没把眼前的考验当成什么大场面,发言也是真的有东西。

    那种抽丝剥茧捕捉重点的能力,那种直言勇上据理力争的气魄……哪怕搁到成年人里也很罕见。

    这是哪所重点高中培养出来的特殊苗子?!

    怕不是从小学开始冒尖,当了整整12年班长吧?!

    常思远下意识的想:不管自己走不走留校的路子,都有必要和苏淮打好关系。

    结识这样的学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孙煜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