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的,那家伙是艾弗森的狂热粉丝,收集了不少艾弗森的录像带。

    这个时代的录像带可没有所谓的高清,画面不是很清楚,但自己调控快进慢放,基本还是能看出其中的细节来。

    细腻自然到了极点的变向,速度节奏的把控,以及最重要的,在面对海军上将和埃弗里约翰逊时强力的身体对抗。

    坦白说,林东觉得这球如果给自己,面对那样的防守可能连突破的勇气都不会有,大概率只有先稳下来等队友打阵地战一途,可艾弗森却轻轻松松的就一个人完成了这次快攻。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可不仅仅只是一个选择,而是巨大的对抗性差距。

    这段时间,从藤真那里借来的NBA录像带不少,而看得越多,也就开始让林东慢慢意识到了一个此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2000年这个时代,不管国际篮联还是NBA,吹罚判罚、身体对抗,以及技巧技术,与自己那个时代似乎差距有点大。

    这个时代,顶尖球员的身体对抗性太强了,比自己所在的2028年那个时代要野得多。

    他们的得分能力或许没有近三十年后普遍都有一手三分那么强,但顶尖球星的突破能力、对抗性等等,却比自己那个时代明显高出一个档次。

    这也就意味着,自己如果真想在这个时代走到顶尖,就必须要增强自己的对抗性,否则面对这个吹罚宽松、普遍都在防守中去上身体强度的时代,光凭后世那些体毛犯规习惯,是很难在这个时代走到巅峰的。

    同时,不适应这样的风格也很容易受伤,虽说系统商城有保护性的道具,但现在打完两场比赛,加上此前和藤真的单挑也不过才集了5积分,距离最便宜的护膝也还差着老远的积分距离,可不能完全依赖于那个。

    自己急需强硬的对抗,哪怕只是让自己体验一下呢?

    林东愈发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可日本的高中联赛对自己而言,实在是太没有对抗性了。

    不管是此前湘北的流川枫,还是前几天原本让他抱有一丝期待的仙道彰,林东都感觉不出丝毫的对抗强度来。

    这让他现在甚至对自己的对抗性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到了这个时代的哪个水平都完全不清楚。

    CBA?NCAA?还是NSAA?

    很难凭空给自己下一个准确的判断。

    林东已经在尽量告诫自己需要耐心和平静了,毕竟现在身陷日本,受困于身份和处境,这不是他能立刻解决的问题。

    但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此前能感受到进步的时候还好,可一旦开始感觉这种进步停了下来……

    迷茫,烦躁。

    对一个力求上进的人来说,这就是最残酷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