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说完后走到白板前面,画了两个同心圆,指着外圆说道:“我刚刚坐飞机的时候,突然发现其实我陷入了一个技术误区,那就是太过于执着和迷信变涵道技术了。”

    “但对于小涵道比的发动机来说,只要有全涵道的加力燃烧室,它随时就能进入0涵道比的涡喷状态,涵道比只不过是决定它巡航状态下的速度和油耗而已。”

    “所以小涵道比发动机,我们根本用不着变涵道的技术,只需要利用PG01材料的性能,把加力燃烧室的前置技术,和反推力技术运用上就行了。”

    严辉点了点头,去掉变涵道的话,改良的难度明显就降低了很多。

    但很快他又皱起了眉头道:“不过反推力似乎有点不太好实现。毕竟战斗机的发动机都是内置在机身里面的……”

    “所以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康驰从包里掏出一块硬盘,“这是我要来的J-15图纸。”

    “如果我们不把发动机和机身看成分离的两个部分,而是把机身当成发动机的某个部件……会怎么样?”

    把机身当成发动机的某个部件?

    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了康驰话里的意思,然后表情顿时就愣住了。

    康驰这意思是,想把折流门集成在飞机的机身上?

    这意味着,飞机就变成了一个可以朝四周灵活排气的……发动机?

    这想法……

    只能说太疯狂了!

    但谁规定飞机,就只能往后面喷气的?

    在材料允许的情况下,康驰这个想法还真有一定的可行性!

    其实矢量发动机,就是在改变发动机的尾部排气方向,让飞机可以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超机动动作,甚至进行垂直起降动作。

    但哪怕最先进的矢量发动机,最多也就是把尾部的气流方向偏转90度,

    而如果康驰的这个疯狂的假设能够实现的话,别说垂直起降和匪夷所思的超机动动作了,甚至说不定能大力飞砖,直接让飞机横着飞、倒着飞!

    试想一下,当敌人从后面刚锁定你,结果你突然往朝前和朝右喷气,完成急刹和左闪动作……

    攻守形势,瞬间就完成了转变!

    就问这种灵活性,谁受得了?

    不过这种设计对飞机的强度结构要求非常高,对飞行员的身体更是巨大的考验。

    估计得做成无人机,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它的极限性能。

    当然,无人化是康驰的中长期计划,在没有搞定通讯技术之前,先试着研发出一款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用来验证思路比较实际点。

    在理解完康驰的思路后,在场的研究员顿时都有些兴奋。

    搞科研的人对这种原理不震碎三观,却又具有颠覆性的东西,通常都有着狂热的激情,于是会议一结束,严辉就迫不及待地接过硬盘,和大家开始激烈地展开了讨论研究。

    但方强可就难受了。

    看着大家都在搞这个光是听听,就让人忍不住想立马造出来的东西,而他却要屁颠屁颠地跑去组装涡扇30……

    这差距也太特么大了吧!

    方强忍不住抬头看康驰,

    结果康驰早就闪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