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老周了,其他领导脸上也难得露出了疑惑。

    唯独大领导笑吟吟地看着他,仿佛知道了他的想法。

    “我知道你们没懂,所以会解释的。”

    郑阳扶额,强行假装自己没有听到骆垚所说的话。

    “可控核聚变包含了多项技术的创新,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可控核聚变,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

    “现在高校开课题,多数是为了发表论文,评选职称拿奖去的,而论文发表后的深化研究大多数都没有开展。”

    “可控核聚变技术也是如此,可控核聚变融合了多个高端技术,这些技术不进行深化研究,作用也将会局限在可控核聚变领域。”

    “我希望能够建立一所新型的组织,能够加强深化研究,连接企业与各大研究机构,通过产研一体化的流程,为目前我们需要关注的领域,比如能源、航天领域输送可靠的技术。”

    “这样一来,也可以为官方投资做出指导,资金可以导向更加有价值的项目上,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引进投资企业,对项目进行投资。”

    “以往科研项目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知半解,但有了新型的产研一体化组织后,企业可以在这里找到和他们目前发展相匹配的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明明白白投资他们需要的项目。”

    “我好像有点明白骆工的意思了,这其实有点像汉斯国的马普学会,专门负责产研一体化的机构,这种方式对于交叉学科的研究十分有利!算是打破了以往科研学者之间的信息壁垒!”

    郑阳解释了后,其他领导连连点头。

    “这个提议确实不错,那我们要照搬马普学会的那一套吗?”

    骆垚摇头:“当然不是,我们借鉴马普学会模式中好的地方就行了,没必要全盘照搬,我们目前的情况就是需要深化研究可控核聚变中的技术,其余内容可以以后再加进来。”

    骆垚之所以提出这个意见是因为他想偷懒。

    他现在也不可能带学生,所以他必须找点人帮他干活。

    深化研究可控核聚变中的技术,比如研发球形托卡马克装置,他就想找人来帮他做。

    这样他才有时间去推动月球项目。

    如果他一边研发球形托卡马克装置,一边推动月球项目,估计月球还没开采,他就已经累死了。

    秦山一号示范堆项目上的人正好熟悉核聚变技术,由他们来研发球形托卡马克装置再合适不过了。

    另外,他也想打破国内学阀的控制怪圈。

    学术界的固有体制和权力结构让学者一心只想发表论文。

    开课题做实验都为了发表论文。

    那这当中谁受益了?

    拿着国家的钱给他们自己镀金,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科研经费迟早都会不够。

    此时此刻,领导们也终于明白了骆垚的大致用意。

    当然,他们没有猜到骆垚是想偷懒。

    “让秦山一号示范堆项目上的人加入产研一体的组织,总比让他们再返回原单位的好。”

    大领导下了定论。

    “我认为骆工这个提议是可行的,我们每年科研投入不少,但在成果转化方面,投入产出比和其他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我认为我们需要改变现有的科研模式,将研发与产业紧密结合,实现产研一体化,就像刚才骆工所说的,要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

    “传统的学术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了。”

    “我们必须创造更加开放、包容、灵活的科研环境,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