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智能的界面!”

    “这速度真的太强了!”

    “速度这么快,计算真的准吗?该不会是瞎算的吧?”

    “怎么可能,这可是让Googlo那边束手无策的人工智能,只不过现在它还没有完全开放使用,我们基本没有接触到罢了。”

    在他们讨论的时候,小苔藓已经风洞模拟了上千万次。

    她在模拟过程中不断调整参数,寻找最优解。

    机翼的升力系数、机翼设计等等都在每一次的模拟中进行了微调。

    特别是机翼设计,因为这次“玄女”采用的是前掠翼机翼,这就让小苔藓在模拟时难度增大了不少。

    前掠翼相较于传统机翼更为复杂,前掠翼机翼的气动特性更加敏感,需要更加精细的调整和优化。

    在模拟中,小苔藓采用了高度精确的数值方法,模拟前掠翼在不同飞行条件下的气动性能,她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迭代优化机翼的几何参数,以求得最佳的升力和阻力平衡。

    经过连续的模拟和优化,小苔藓逐渐摸索出了前掠翼机翼的优化方向,她发现在某一特定的前掠角度和翼型下,“玄女”的机翼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气动性能!

    上千万次的模拟当中,几乎每一次,小苔藓都会对机翼进行微小的调整。

    简单来讲,小苔藓就是在用枚举法,将前掠翼机翼在所有状态下的表现,都通过算法模拟出来,在广大的参数组合中找到最佳的气动力布局!

    小苔藓的枚举法不仅仅是简单地尝试所有可能,更是通过对每次模拟的数据分析和总结,汲取上次模拟计算中的优点,修正缺点,从而逐渐逼近最佳解!

    十分钟后。

    项目组的成员就看到了新的气动力布局!

    “这……就是人工智能计算出来的最优气动力布局?”项目组的所有人都盯着一块屏幕上的模型。

    线条流畅,如同进入深海的鱼般漂亮!

    “算是,我想说一下,改进苏47是苏霍伊的事情,不是我们的事情,‘玄女’的气动力布局肯定是要重新制造!”

    众人脸上微微发热,有种被识破的尴尬。

    他们之前使用苏47的气动力布局就是想省事。

    苏47曾经还是大熊引以为傲的设计,他们想在此基础上做修改,肯定省事,谁知道反而作茧自缚,把自己给绕了进去。

    “不过现在模型的具体情况,需要等造出来进行测试才知道情况。”

    项目组的成员都盯着屏幕,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眼前的飞机,每一处都让人觉得完美,这种完美就像是“玄女”飞机天生就应该长成这样一样!

    机身线条流畅,前掠翼与机身的结合处自然,鸭翼和感应式力场驱动装置所在的位置也完美出现在了机体上,仿佛它们天生就应该长在那里一样。

    经常设计飞行器的人练就了一种直觉。

    当一款飞行器怎么看都很顺眼的时候,那大概率,气动力布局就没有问题。

    项目组的成员们很纠结。

    他们脑子觉得这次设计应该没有问题了,但当他们看到卢松的时候,心里直敲鼓。

    “外壳现在已经设计好了,你们觉得难吗?和玄学扯得上关系吗?”

    众人不敢说话。

    有些话,就不能说。

    “接下来你们要设计内部构造,如果伱们人工设计有问题的话可以让小苔藓帮忙。”

    “当然,只能在这里进行操作,其他地方,还没有安装小苔藓。”

    能够用上人工智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