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一世可能没人能超越言晏,甚至未来数百年也很难再出一个如此之人,但是沧海桑田,阡陌变迁,华夏不可能只有百年,也许在未来千百年间再出这样一位呢?

    他只需要将并君展现出的法家之路记录,后人也能不断的去尝试,少走弯路。

    哪怕不能出现一朵相似的花,只要能学到部分,那对法家来说也是一种成功了。

    “学生知错!”韩非真诚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还是那一句,你出生儒家,虽然走的是法家之路,但是殊途同归,知行合一,是一位学者应有的态度,并不是儒家所独有的,而是所有的士子都应该践行的。”荀子很欣赏韩非,不然也不会对韩非倾注如此多的心血。

    韩非唯一的缺点就是被他的身份限制了,若是不能走出身份给他的强加的桎梏,那么他这辈子的成就也就这样了,甚至会给他引来杀身之祸。

    “并州虽然用的是黄老之学,但是黄老本就重刑法,你的才华,在并州也有用武之地!”

    “安期生为师见过,不是那种有门派之见的小人,他与他的老师很像,都是学贯百家,没有门户之见,并君的存在,也让他不敢轻视其他贤才。”

    荀子继续劝说着韩非。

    他是真的为韩非着想,韩非若是不能正视现实,一直消极,非但于韩国无利,还会让自己走进牛角尖。

    至少韩非若是真的能在并州出仕,专心为并州发展做努力,一个并州廷尉的九卿之位是少不了的。

    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救不了整个韩国,也能保证韩室一脉的安全,而不是没救下韩国,面对韩王室的危机,也无能为力。

    一个并州九卿的身份,想要保下韩室一脉的安全或许不够,但是有并君啊,并君与已故的韩奂是师徒,再有韩非在从中调和,并君肯定会愿意出面帮忙保下韩室一脉。

    “这一点,你不如通古!”荀子突然想到了李斯。

    因为言晏的提醒,他对李斯的关注也多了许多,原本他不喜欢李斯的那种钻营取巧,但是现在再看,是他短视偏见了。

    李斯的身份束缚了他,所以李斯并不是想钻营取巧,而是必须如此,每一个机会对于李斯来说,或许都可能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能遇到的机缘,所以李斯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也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