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天二天过去了,甚至半月一月过去了,对方音讯皆无,根本没有上过自己的门。

    杨杞德实在按捺不住,自己本来等待小周兄弟来后,还要宴请他,重金相酬的,他救了三条人命啊。

    虽然他不一定接受,但是自己一定要这样做。

    可是每天盼望,盼望来的总是希望如太阳东升,失望如夕阳西坠。

    不行,这样守株待兔行不通。

    与其守株待兔被动地等待,还不如走出去主动地寻找。

    杨杞德派出了警卫科副科长罗小山出去寻找,可是警卫科副科长罗小山兴匆匆去,怏怏回。

    罗小山铩羽而归,对方音讯皆无,仿佛人间蒸发。

    杨杞德岂能甘心?他又派出了自己最得意的部下副处长关德兴,让他前去寻找小周兄弟的踪迹。

    副处长关德兴多方寻找,四处打探,甚至于采取查户口的方式,凡是有姓周的一家,挨家挨户寻找。

    结果仍然石沉大海,最后他灵机一动,在附近发出招募令,说要组织一支狩猎队进山剿除为害人间的野兽,待遇优厚,报名者日众。

    但是就是没有处长杨杞德描绘的小周,甚至连姓周的人也没有。

    副处长关德兴得出了结论,小周根本就不是本地人,他的行猎或许就是游猎。

    还有一种可能,小周或许根本就不是专业的猎户,一般的猎人都是使用自造的土铳。

    能使用先进的膛线枪的人,在这个山区确实难得一见,也许他只是兴致来了,去狩猎一下。

    杨杞德不置可否。

    但是他认为副处长关德兴的分析不无道理,一般的猎人哪会有如此高超的功夫,纵身一跃,可以让凶悍无比的头狼扑空,上树如履平地,“噌噌”几下就上去了,轻功了得,猢狲猴子也不过如此。

    最后杨杞德决定亲自去寻找救命恩人,受人滴水之恩,当作涌泉相报,何况是救命大恩?

    他来到了自己遇险的山区林海。

    林海茫茫,方圆数百里,横跨三县,林海周围散居着少量居民,基本上以狩猎为生,稀稀拉拉的茅草房屋点缀树木间,才显得山区有些人间烟火气。

    这时山口转出三五几个人,还有在前面撒欢的几只犬,看他们手提肩膀扛的野兔、鹿、獐、狍、麂,就知道是满载而归的猎人。

    年长者为乡里之智者,懂得最多,知道最多,一般是当地的“活土地”,对当地情况耳熟能详。

    杨杞德放过了前面的几个年轻人,他对后面的一位须发斑白的老人说道:“老哥,你们这一趟进山收获不少啊。”

    须发斑白的老人抬头望了一眼杨杞德说道:“托官家吉言,收获还行吧,没有白跑。”

    “官家?他怎么知道我的身份?”杨杞德心里纳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