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随便整点就行了。

    想到这里,颜永年突然冒出来了点好奇心:

    “说起来,常总您博士毕业的课题内容是什么啊?”

    毕竟对方所涉猎的领域实在过分广泛了。

    从流体力学到结构力学,再到表面物理、控制理论、电子信息工程、材料学……

    全都留下过足够为人称道的痕迹。

    就是不知道哪个领域能够如此幸运,被常总选为博士毕业的研究方向。

    “嗯……《求解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时空分离方法》。”

    就一篇博士论文来说,这个标题甚至有点简短。

    不过,论文这种东西,很多时候是字数越少事越大。

    “这应该算是……应用数学领域的论文?”

    颜永年在刚刚提问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过很多种可能。

    但唯独没想到会是这种。

    毕竟,流体力学也好,控制理论也罢,总还是能跟航空器设计直接搭上边的。

    但应用数学……

    关系总归远了一些。

    实际上,如果搁在20年以后,专业名称跟研究的内容之间毫无关系属于很正常的情况。

    不过在世纪之交这会,学科交叉的研究模式还没有兴起,因此常浩南作为一个航空器设计类的博士,写出一篇数学论文来作为毕业答辩的内容,属实有点惊世骇俗。

    别的不说,写出这种论文至少应该授个理学博士的头衔才对。

    “在算例部分也会涉及到一些应用层面的内容,不过总的来说确实更接近数学。”

    常浩南只是神色如常地点点头:

    “博士嘛,只是代表一个人具备给出原创理论或者应用成果的能力,又没说一定要跟本专业完全相关。”

    “再者说,这个算法理论是我在研究和优化TORCH Multiphysics软件过程中逐步完善出来的,现在整个华夏的航空工业系统几乎都在用这个软件做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力学的数值模拟,非要说的话,总还是有些关系的……”

    颜永年做了个深呼吸,然后缓缓点了点头:

    “说实话,我有点期待了。”

    “等答辩通过之后,有机会一定拜读一番您的文章。”

    然而常浩南却笑着摇了摇头:

    “我的答辩和论文肯定不会马上公开,包括科研成果,也都是以国防报告的形式给出,在外面看不见的……”

    “还真是……”

    ……

    当天下午,常浩南总算结束了江城方面为期超过一个月的任务,带着一系列成果赶回了京城。

    虽然常浩南的毕业答辩是单独进行,但为了凑学位授予时间,还是跟其他人一样设置在六月初,因此回到京城之后,他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回学校,而是把那份项目进展报告提交到了科工委。

    “首长去江重视察那天的报道我已经看过了,他对你们,或者说对你的评价很高啊。”

    丁高恒坐在办公桌后面,一边优哉游哉地逐页翻阅报告内容,一边语气轻松地说道:

    “虽然没有直接号召向你本人学习,但是那个说法,其实也已经差不太多了。”

    “没有把我推出去也是好事。”

    常浩南如今在丁高恒办公室就跟在家一样,自顾自地坐在旁边的沙发上:

    “我头顶上的帽子现在已经不少了,毕业之后还要身兼教职,少一些跟业务没关系的关注,反而能让我多省出一些精力。”

    “能有这种心态就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