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叹了口气,只好祭出早已准备好的大招:

    “另外,考虑到华夏人这次的反应速度快得离奇,我怀疑他们已经在高原机场常态化部署了飞机。”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华夏空军一起飞就比我们有将近3000米的高度优势,再结合高原预警雷达提供的预警指挥能力……”

    上校没有说完,但后半句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

    对于立志于成为有声有色大国的印度人来说,这是绝对难以接受的。

    “好了,上校,关于华夏的事情不在这次讨论范围内。”

    旁边的巴道里亚说着挥了挥手:

    “今天就先到这里,你先回去休息吧。”

    ……

    普拉扬离开之后,坐在会议桌首位的克林帕做了个深呼吸,然后双手抱臂靠在椅背上,露出了复杂的神情。

    前者刚才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克林帕是印空军第一名在预警机指挥下击落过敌机的飞行员。

    他也是因为这个战果,完成了从高龄飞行员到高级指挥官的跨越。

    而这,就不得不说起,南亚某大国在预警机方面的反复折腾了。

    1971年,为了应付迫在眉睫的冲突,印空军从当年的苏联空军手里湿租了一架图126预警机。

    也是由于这架飞机的帮助,在后手行动的情况下,取得了将近两倍于对手的战绩。

    当年的冲突也以印方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照理来说,经过这么一仗,他们应该可以直观感受到预警机作为战力倍增器的价值,就算不启动自研,也总得买上几架先用着再说。

    然而印度人的选择却是,进一步跟苏军搞好关系,计划下次有需要的时候再继续租……

    这下连造不如买都不算,而是字面意义上的买不如租。

    后来经过空军的多方争取,斯坦航空公司总算启动了一个自研预警机的ASP计划,产品就是前面提到过的HS748AEW&C。

    结果由于甲方拒不降低性能指标,设计师只好在一架跟运7差不多体量的小飞机上强行装了一部直径7.5米的巨大雷达(作为对比,E3和A50也只有9米而已),导致飞行性能直线下降。

    最后在几个月前坠毁。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个眼高手低的ASP计划已经不可能再进行下去了。

    目前就正好处在项目失败之后的分锅阶段。

    乙方指责甲方好高骛远,提出的指标根本就是说梦话根本不现实,而甲方则表示乙方收了那么多钱不干事,怕不是把钱都给吞了云云。

    “关于普拉扬上校刚才的建议,你们有什么看法?”

    几分钟后,克林帕才重新坐直身子,向坐在自己两边的同事们征询意见。

    一时间,无人应答。

    最后还是军衔仅次于克林帕的巴道里亚开了口:

    “虽然他刚刚的表述中,难免有给自己推卸责任的意图,但是……”

    中将说到这里,故意犹豫了一下。

    毕竟普拉扬是他的部下,在这个时候给对方说好话免不了有回护之嫌。

    在确定自家老大并未露出不满之后,他才又继续道:

    “不过我认为,上校刚刚所说的问题,也是确实存在的。”

    “过去,华夏人无法在高原部署飞机,所以地形对于我们来说属于优势,那部雪线上的雷达最多只能算是麻烦,还谈不上什么威胁,但是现在……情况可能已经有了变化。”

    克林帕自然听得懂弦外之音:

    “你也觉得华夏人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