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进去看过么?”

    “我……”

    常浩南上辈子在京航读了十一年书,自然都是去过的。

    但这一世从大三就开始到处跑,自然没那么多闲工夫:

    “其它几个地方没去过,但是去大会堂里面开过会。”

    “在大会堂里开的?”

    周莉和常援朝俩人的目光再次看向了常浩南。

    实际上,大会堂作为一个已经对外商业运营的地点,只要花钱,基本上都可以在里面开会或者吃席。

    但这个事哪怕在二十多年后都不是人人知道,更别提九十年代了。

    尤其是生于建国初年的老两口,对于京城的这些重要地方都是带着点崇敬眼光的。

    常浩南能进大会堂开会,在他俩看来那可是比设计飞机更厉害的事情。

    “嗯……就是去年,在这领过几个奖。奖状还在家放着,回去之后给伱们看看。”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虽然在圈子里算是顶流,但对于学术界以外的人来说不算啥大事。

    作为一个年年都评,还不止评一个的奖,大面上的社会影响力甚至不如常浩南更早前拿的五四青年奖章。

    而且他拿奖那几个项目偏又个个涉密不好宣传,也没法在电话里细讲。

    所以当时领完奖回去之后,他也只是模棱两可地跟家里说了一下。

    现在重新这么一提,旁边的俩人才想起来:

    “去年你跟我们说的那几个奖,是……是在大会堂里面领的?”

    常援朝觉得自己整个人飘飘忽忽地,就跟做梦似的:

    “那功夫你跟我俩说的时候,我还以为就是个学校的奖项……”

    常浩南也是无奈扶额:

    “当时不都说过嘛,叫国家科技进步奖,怎么可能是学校发的……”

    但常援朝也有理由说的:

    “之前你也跟我们说过国家奖学金,那不也是学校发的?”

    “而且当时你就提了几句,我们也没寻思能这么大阵仗……”

    怎么说呢……

    确实也有道理。

    周莉虽然是高中老师,但自己其实没上过正经大学,而中学和大学之间的区别实在是大的夸张,所以不知道这些很正常。

    常援朝本人就更不用说了。

    常浩南很清楚自己两辈子都没拿过国家奖学金,至于什么时候在家里提起来过这档子事更是没印象了。

    只能说当父母的,确实会把孩子不经意间说过的很多话都记住。

    几人聊天的功夫,车子也正好开到了天安门广场。

    “看城门楼好像在翻修诶,不知道过两天能不能上去……”

    眼尖的常佳瑶看到了城楼上的脚手架。

    “就算不翻修,春节这几天开放时间也很短,未必能挤进去……”

    常浩南也猫下腰,通过缝隙朝外看了看:

    “不过,今年是50周年大庆,这里到时候会安排一次庆祝活动,到时候爸妈应该都能过来现场看……当然肯定不是上城门楼了,是在两边的看台……”

    9910工程是秘密,但国庆阅兵这个事本身并不是。

    虽然还没官宣,但这会已经有媒体开始预热了。

    周莉和常援朝俩人,都没能说出话来。

    但是从刚刚那一刻的眼神和表情里,还是能看到汹涌而出的兴奋和狂喜。

    俩人都在电视上看过35周年阅兵,但这辈子也没寻思过有一天能到现场去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