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专机。

    于是就都是去西郊机场了。

    但是距离上次过来满打满算也就一年半功夫,他差点连出口位置都找不着了……

    “我听说,是去年联合航空把这选做了驻地机场,然后科工委那边为了能更好适应未来的国产科技,就专门拨了一笔款,把机场航空设施给整个更新了一遍。”

    朱雅丹锁好车,来到常浩南身后解释道:

    “机场方面觉得那既然航空设施都整个更新了,那就一不做二不休,把旅客设施也从里到外翻修了一遍,就成今天这样了。”

    “行吧……”

    常浩南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

    没想到这事竟然还能跟他有关系。

    不过,第一架大部件总装的C808最快也得年后三四月份才能下线,更大的C909连总装车间都才刚刚封顶不久。

    提前这么长时间就把配套设施给造起来,足以说明科工委在民用飞机这块确实很急。

    但是想想也很合理。

    毕竟,虽然民用航空工业的管理权已经被科工委稳稳地攥到了手里,但民航产业本身却没有。

    那就不可避免地要被上些眼药。

    比如马上就要开始交付量产机的新舟60,卖到国内的数量还没有出口订单多。

    虽然上面是可以用行政命令要求几个大航司购买一定数量的国产型号。

    但一方面现在是入世谈判最后的攻关阶段,国内外无数双眼睛盯着,不好搞得太明目张胆。

    另一方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别人完全可以用刻意降低国产飞机出勤率和准点率之类的办法阳奉阴违。

    这种问题随着时间肯定能慢慢解决,所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下猛药。

    但如此一来,作为唯一能被科工委系统掌握的联合航空,肩上的担子就非常大了……

    就在这样神游物外的功夫,从半空中传来一阵逐渐接近的螺旋桨嗡嗡声。

    一架正在降落的运7。

    显然,这就是常援朝三人搭乘的航班了。

    柳城到京城距离不到500公里,哪怕一个星期一班飞机,也根本没多少人会坐,要是用A320这样的干线客机运营怕是要赔个底掉。

    常浩南和朱雅丹走向标着“国内到达”的出口。

    约莫二十分钟之后,三个拎着大包小包的身影才出现在二人的视野中,四下张望着,显然是在寻找接机的人。

    虽然之前在电话里说过过来不要带太多东西。

    但是显然不可能有效果。

    常浩南朝着他们挥了挥手,三人很快朝这边快步走来。

    “爸,妈,佳瑶。”

    “小南。”

    “好久不见,老哥。”

    只能说,部队确实锻炼人。

    这才一年半的功夫,常佳瑶跟上大学之前相比就已经脱胎换骨了。

    哪怕跟之前常浩南去看她那会相比,都是大不一样。

    “走吧,车在外面停着。”

    常浩南双手拎起地上看着比较大的两个包裹,叫上三人准备转身向外走。

    朱雅丹犹豫了一下,还是只帮着拿了一个。

    虽然在京城遇到风险的概率不大,但按照要求,她应该尽可能保证有至少一只手处在空闲的状态以防万一。

    “这位是……”

    上次常浩南回柳城时,安保级别还比较低,所以朱雅丹并没跟着,二老自然也不认识。

    “我是首长的随员,叫我小朱就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