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就像上面所说,如果要是什么都能算准,那也就用不着试飞了。

    当宋尚才操纵1010号机来到16000米高度的时候,他便发现,这架在他手中原本已经愈发得心应手的飞机,又一次不听使唤了……

    而且比最开始还要严重得多。

    维持平飞倒是还没什么压力,但只要稍微做个大点的动作,飞机就会进入各种奇怪的姿态。

    虽然后面还能改出来,但这个情况,显然已经不适合继续下去了……

    于是他当即换回了最开始的安全模式。

    解除安全模式甚至需要输入一串密码,但切回去只需要按一个键就可以了。

    飞机的姿态很快恢复了正常。

    宋尚才这才发现,重新开启飞推一体化控制之后,左侧发动机的转速骤然比刚才下降了将近三分之一……

    换句话说,在16000米的高度上,左侧的涡扇10在同等油门开度情况下,推力比另一台发动机高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指挥中心,16000米高度包线无法测试,目前判断是两侧发动机的推力差距太大。”

    勉强压下心中的震撼之后,他深吸一口气,在无线电中说道。

    试飞过程,谁也无法判断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只要验证机或者原型机离开地面,那就是试飞员最大。

    因此,无论是常浩南还是何明,都不能、也不会去干涉宋尚才的决定。

    更别提飞行指挥员了。

    “收到,准备返航。”

    虽然原定的测试科目还有两个高度没有进行,但作为新机新发的首次升空测试,现在显然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再者说,没完成那两个高度又不是因为发动机不行,而是因为太强……

    一阵欢呼过后,一名负责档案文书工作的技术人员悄悄凑到常浩南旁边:

    “常总,这试飞日志……要怎么写?”

    后者一愣,旋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这都算是一次试飞意外中止。

    照理来说算是发现问题,要开后续的故障分析会。

    但这次的情况……显然跟以前出入比较大。

    “如实写就行,但是没必要那么死板。”

    稍作思索之后,常浩南回答道:

    “在情况后面注明一下,说中止原因是测试发动机性能太强,难以维持验证机平衡,就行了。”

    颇有一种大学时代把篮板扣碎,然后表示可以赔偿,但学校必须通报批评并公示一个月的既视感。

    对方当即会意,点了点头之后,便不再言语。

    刚才的试飞过程虽说时间很长,但其实一直都在盛京周围空域转悠,并不会飞远,所以要返航的话其实也快。

    因此,除去必要的飞行指挥人员之外,其余人很快便离开控制中心,准备按照惯例去迎接凯旋的飞行员。

    罗时大原本跟在最后面,但看到不远处的何明,遂快步上前来到了后者旁边:

    “我说小何,这浩南同志看上去年纪肯定不到40,等这个项目做完,大概就要成咱们国家最年轻的院士了吧?”

    “呃……”

    听到这番前半段离谱到家,但后半段又有点合理的判断,何明一时间有些不知道从何开始接话。

    好一会后才回答道:

    “常总嘛……我估计肯定会是咱们国家最年轻的院士没跑。”

    “但是他现在……才25岁,把整个涡扇10做完,满打满算也绝对超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