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请出山那会,八三工程都已经生产定型了,也就没跟后者直接碰过面,只是听说过一些玄之又玄的传闻。

    之前还感觉一个人怎么可能同时负责那么多项目,所以一直以为是那种借着背景强硬而挂名的沽名钓誉之辈。

    但如果事实真如刚才他所想的那样,那这种偷天换日之计恐怕还得是对方想出来的,似乎真是高人……

    总之虽然一番分析驴唇不对马嘴,但最终在错误碰撞之下反倒歪打正着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

    而此时的常浩南也正好上前一步,来到台子中间靠前位置,清了清嗓子:

    “我宣布,歼11WS技术验证机,正式完成总装,准备出厂!”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早已经把牵引杆固定在飞机前轮上的一辆飞机牵引车发动起来,缓缓向车间门外驶去。

    跟几天前相比,这架飞机如今已经被刷上了跟空军苏27SK/歼11完全相同的涂装,并特意隐去机号,以免在频繁的飞行试验过程中被有心人看出什么端倪。

    毕竟,虽然说是相机对准机场,人生走进牢房,但是在操作上,能用长焦镜头拍到飞机起降过程的地方实在太多,根本不可能完全摁住。

    考虑到歼11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完全没必要让同一架飞机连续进行试飞,而且原本的黄色涂装相当扎眼,隔老远都能被一眼看清楚。

    如果天天出现,很快就会被人发现端倪。

    而在更换涂装之后,它从外表看就跟一架即将交付部队的量产型号完全一致,至于发动机尾喷口的区别实在不可能藏住,但只要起降过程使用相对比较陡峭的航线,也没那么容易被发现。

    算是解除了这方面的后顾之忧。

    早已经在外面准备好的地勤人员把登机梯架在机头左侧,同样早就完成准备的试飞员向常浩南等人敬了个礼,紧接着陆续踩着梯子进入座舱。

    飞机和飞控本身都是成熟技术,只有其中一台发动机是全新的,而且所有的无人项目测试在出厂之前都已经做完。

    所以,接下来就是直接准备首飞。

    由于歼11并未安装辅助动力单元,所以,发动机从冷车到启动的过程,还是需要外部的电源车和气源车伺候才行。

    毕竟是一架新机,一套流程操作下来,怎么也需要半个来小时的功夫。

    也是趁着这段时间,常浩南一行人从总装车间转移到了塔台里面的飞行指挥中心。

    “1010号呼叫指挥中心,飞机已经启动正在滑行,即将进入跑道,请求指示。”

    这架飞机两边发动机推力不一样,飞行科目也跟正常的原型机区别很大,一旦上手习惯,再回去开正常飞机反而别扭。

    因此常驻112厂的首席试飞员付国祥这次并没有被选中参加涡扇10的空中测试,而是继续执行F14和歼11的出厂试飞任务。

    如今坐在机舱里面的是另外一名试飞员宋尚才。

    歼11WS是用一架双座机改出来的,但保留后座只是为了提高任务兼容性。

    今天并不需要第二名飞行员。

    “先在起飞位置停好,保持刹车,准备进行一轮起飞前测试。”

    飞行指挥员也是头一遭执行专门的航发试飞任务,所以旁边放着一本厚厚的流程图,此时正按照上面的步骤下达指令。

    虽然他自信已经把里面的内容倒背如流,但规矩就是规矩,不可能为了炫技而提高失误风险。

    另外一边的机舱里,宋尚才按照刚刚无线电里面传来的指示把飞机稳稳停在跑道末端,紧接着拉起刹车杆,把节流阀从慢车逐渐向前推动,中间还分别停留在几个特定的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