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先飞到桃仙机场,而是直接往北陵机场降落就完事了。

    尤其这次本来就要去112厂,那就更是如此。

    “常总。”

    一下飞机,就看到身穿一身工装的何明带着几个人,到停机坪上迎接。

    “师弟,好久不见。”

    走在稍后面位置的,是跟常浩南已经有差不多一年没见过面的师姐姚梦娜。

    后者这段时间一直负责优化十一号工程的总装效率,以及处理经过改进之后新机体的减重问题。

    经过这两年的历练,她已经有点刻板印象中女博士的那个感觉了。

    看着刚刚从公务机舷梯上走下来、意气风发的常浩南,姚梦娜突然有一种想上去跟对方拥抱示意一下的冲动。

    不过她也知道眼下的场合和时间都不太对,所以很快便把那点感觉压在了心底。

    “常总,1010号验证机已经基本完成总装,现在就停在车间里面,是不是直接去看一下?”

    何明感觉出气氛好像有点奇怪,虽然说不上来,但他还是敏锐地把话题切换到了工作上面。

    “这么快?”

    常浩南本以为自己到地方之后还得等一阵子才能开始装机试飞,毕竟那架验证机跟量产型号的区别不小,属于需要专门进行总装的产品。

    不过112厂的效率显然超乎他的预料。

    “黎明厂去年11月末的时候,就把B0201号机送过来了,然后我们就从负责总装的同志里面挑了几班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都最好的,加班加点把1010号机给提前完成了。”

    何明一边解释,一边转过身,带着常浩南走向距离并不算远的总装车间。

    在已经逐渐开始发力的脉动生产线旁边,孤零零地停着一架黄色涂装的双座版侧卫战斗机。

    它本来应该是首批歼11S中的一架,但在散件生产阶段就被选定进行涡扇10发动机的装机测试。

    所以才有了1010的编号。

    常浩南越过正在产线上总装的另外6架飞机,快步径直走了过去。

    乍一看之下,这架飞机和一般的苏27UBK并无明显区别。

    但如果绕到后半球就会发现,两台发动机的尾喷口存在明显区别。

    右侧发动机仍然是跟其他侧卫系列相同的AL31F。

    但左侧发动机却并没有常见的收敛调节片,而是由一整圈固定不可动的金属片所构成。

    内部还有另外一层。

    也就是引射式喷口。

    相比于应用拉瓦尔喷管原理的收敛扩张型喷管,在低空亚音速条件下对气流的调节能力稍差,但优势在于取消了诸多鱼鳞片和连杆。

    重量更轻,而且可以大幅简化机械结构。

    对于目前华夏的生产水平来说,算是个非常巨大的利好。

    除了这个最明显的区别以外,还有就是为了兼容右侧AL31F的模拟-机械式控制系统和左侧涡扇10的全权数字化控制系统,这架1010号机在机腹进气道之间简单粗暴地设置了一个线缆管路。

    考虑到航发测试机并不需要这个位置的两个重载挂点,所以除了难看点之外,倒是没什么其它问题。

    常浩南绕着飞机转了一圈,然后停留在飞机正后方,紧接着抬起头,盯着两个尾喷口凝视了很长时间。

    “总算是……赶上了啊……”

    他向上伸出手,轻轻按在了涡扇10的尾喷管外侧表面,低声喃喃道:

    “100%国产的三代机,很快就要来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