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洛。

    超黄蜂直升机被一路修修补补了近40年,最后几乎是从头设计了一个新型号才顶着直8G/L的名号大规模装备。

    被认为可以统一大中型水面舰艇主炮型号的100mm舰炮更是个天坑,只短暂地装备了大概十几艘舰艇之后,就连同100mm这个口径被130/76两种口径全面取代了。

    倒也不是说法国人故意使坏,实在是他们自己当年也是走在这些歪路上的……

    总之有了这些先例,一个前缘缝翼的设计效果不佳似乎也并不很让人意外。

    不过话说回来,达索公司在大三角翼的设计方面确实经验丰富,从幻影3到幻影2000,多种经典的无尾三角翼飞机都出自马塞尔·达索之手。

    所以常浩南对于他们给出的设计倒也有点兴趣。

    “杨总,不知道当年达索公司的设计是否还有存档?”

    “你准备改进他们的缝翼设计?”杨奉畑把玩着手中的钢笔询问道。

    “未必是改进。”常浩南摇了摇头:

    “可能需要重头开始设计,不过参照一下法国人的经验总是好的。”

    “缝翼在增升方面的性能本就比前缘襟翼更好,至于设计方面,我想既然已经过去了十年,很多当年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就未必是问题了。”

    搁在十几天前常浩南刚到601所的时候,要是有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敢夸下海口说自己要完成法国人都没做到的缝翼设计,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嗤之以鼻。

    但是现在,考虑到常浩南之前展示出的惊人能力,会场里面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件事或许能成!

    ……

    大概一个小时之后,尘封已久的前缘缝翼设计资料被人从601所的资料室中取出,并送到了会议室。

    飞行器设计这样严肃的工作,所谓设计资料当然不可能就是一张设计图,而是装满了整整两个箱子的计算和说明文件。

    当然,这些东西常浩南并不需要都看。他的重点一是设计方案本身,二是当年的法国人和601所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以至于连纸面设计流程都没能走完。

    然而当常浩南打开总体设计图,看到那个复杂的三段前缘缝翼设计时,几乎下意识爆出了一句粗口。

    “我草,怎么是这种方案?”

    没错,跟图纸上几乎一模一样的缝翼设计,常浩南在重生之前见过。

    不过既不是在华夏的飞机上,也不是在法国的飞机上。

    而是在印度的飞机上……

    从1983年开始设计,直到2016年才服役的LCA“光辉”战斗机,它的无尾大三角翼布局就是达索公司操刀设计的。

    而LCA的前缘缝翼就是这种精密而复杂的三段式结构。

    现在看来,八成是达索公司回去之后把这个半成品经过一番完善,直接塞到了LCA身上……

    喜欢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请大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三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