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试飞过程中,1493雷达曾经捕捉到过240km以外波音737大小的目标。”

    何明略作思索之后回答道:

    “不过,要是说稳定跟踪的话……恐怕距离还得近上不少才行。”

    雷达,尤其是机械扫描雷达,并不是单纯增加功率或者目标的RCS够大就能无限制地提高搜索距离,还涉及到天线形式和雷达后端数据处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于这一点,郭立强还要比何明懂得更多些:

    “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好能有一种原生的机载相控阵雷达,就像米格31那样,用来在射程中段保障目标数据。”

    然而这就完全是在为难何明了。

    米格31本质上是国土防空军特色的高空高速导弹发射架,属于为了R33导弹和N007S雷达这两碟醋专门包出来的饺子。

    对于华夏来说,即便不考虑技术层面,单从军队建设路线的角度讲,也不会搞这么个东西出来。

    于是,他摆了摆手,决定暂时放弃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郭工,我只是个负责生产飞机的,雷达那边的项目我了解不多,但是至少,短时间内应该是没有一种能装在战斗机上面的相控阵雷达,否则我们早就应该开始搞相关的验证机了。”

    “我觉得,与其想这么多咱们两边都没办法决定的事情,不如先把性能足够的导弹造出来,挂到现有型号的飞机上进行测试,至于雷达么……我想总归会有的。”

    郭立强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作为一个导弹设计师,如果不能发挥出武器的全部性能,就总有一种名匠造的神兵被埋没的遗憾。

    “暂时也只好这样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刚刚有些红温的脑子也逐渐恢复冷静:

    “就这个弹本身而言,对咱们的难度主要在发射药上面,哪怕从老毛子那边拿到全套技术资料,组织生产也要费些时日,剩下的部分问题倒是不大。”

    “不管是主动雷达、被动反辐射、雷达制导对地,还是直接改成电视制导或者激光指导,就像你刚才说的,雷达罩里面的地方实在太大,这些都没什么难度。”

    “目标信号处理和控制率这块,远程弹和中近程弹可能不太一样,但咱们国家在这个方面也算是全球顶尖,不成问题……”

    本来郭立强只是盘点一下,表示自己肯定不会辜负何明的一片好心,算是给对方吃颗定心丸。

    但是盘点到一半反倒把后者给惊着了:

    “全球顶尖?”

    被突然打断的郭立强愣了一下,旋即点点头:

    “是啊,你不知道?”

    何明一脸懵逼:

    “不知道什么?”

    郭立强理了理自己半白的头发:

    “嗯……常总,还有科学院计算所的另一个研究员,在这个领域算是开拓者级别的人物,虽然在发了一篇文章之后应该就没继续在这方面深耕,但是国内,还有国外的华人研究人员受到他们很大鼓舞,这两年往这个方向投入的精力很大,所以……就这么领先了。”

    何明深吸了一口气。

    他一个本职是搞机械制造的,确实从未听说过这些事情。

    不过转念一想,如果是常总的话……

    好像也合理。

    于是就接受了这个设定。

    看到何明脸上的表情恢复如常,郭立强才又继续道:

    “当然,我们这边的研究能力也有限,不可能同时铺开这么多的摊子,所以还是先把主被动复合导引头的基础型号作为研发重点。”

    “另外,如果要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