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看着郭立强跟自己岁数差不多,级别虽然差上半级,但俩人根本不在同一个系统里,也谈不上什么隶属关系,再加上他本人技术出身,也不是热衷于打官腔的性子,遂顺势改了称呼:

    “那郭工,我先带你们进去参观一圈,然后边看边聊情况?”

    “也好,也好。”

    郭立强这功夫还没完全从晕车带来的不适感中恢复过来,确实也不太方便马上就谈正事。

    “对了,何工。”

    按照惯例接受安全检查的郭立强忽然开口道:

    “冒昧问一句,咱们两个单位之前应该没有太多接触,您是怎么突然想起来我们的?”

    实际上,这也是他在来盛京的飞机上就在好奇的事情。

    根据对方公函里面的内容,这个超远程空空弹在“导弹”这个层面上基本就是直接把R33的技术资料淘过来搞国产化,他们只需要负责重新设计制导系统就可以。

    只要给三角旗设计局掏点钱就行了。

    鉴于最近两年霹雳11的大量装备和出口,这点经费他还是出得起的。

    而远程空空弹最大的难度,正是在导弹本身上面。

    换句话说,几乎属于没什么风险的一个项目。

    诚然盛飞集团在这个过程中只是相当于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真正的业务还得由航天技术研究院和三角旗去谈。

    但郭立强明白,无论做生意还是做项目,“门路”或者说渠道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怎么就天上掉馅饼到自己脑袋上了?

    “哦……这个是常总向我们推荐的,说是你们那边刚结束霹雳11的研发,技术力量应该比较宽裕,有足够的精力接手新项目。”

    何明这回答突出一个高情商。

    “技术力量比较宽裕”也可以换一种说法。

    叫做“看你们手头没业务快饿死了,挺可怜的”……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的郭立强当即擦了擦脑门上的虚汗:

    “目前我们确实人手充足……”

    “但这个常总……既然跟我认识的话,那应该是指……火炬集团的常浩南同志?”

    不同系统的军工总公司之间基本隔行如隔山,虽然常浩南的名字在整个科工委体系里面都算是响当当,但是在航空工业和兵器工业以外,其实没多少人知道他以二十多岁的恐怖年纪身兼两个重点项目的总师。

    相对来说,反倒是火炬集团那边的身份传播范围更广一些。

    毕竟TORCH Multiphysics软件和火炬-C.B.法拉利公司这两个可以说震动全世界机械制造领域的狠活,声量还是比较大的。

    “对,不过常总目前有项目在身,人不在盛京,所以是我来跟您联系。”

    说话间,何明已经带着天技术研究院的一行人来到了70#厂房内部。

    “嚯……这是F14吧……”

    哪怕郭立强出身航天系统,作为搞空空导弹的技术人员,也总归不可能对飞机一无所知。

    更别提F14这种名声比较响亮的型号了:

    咱们还真有这东西啊?

    “给国外客户升级的,当然我们也顺便搞来了几架做测试用……”

    郭立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F14的用户一共就俩。

    难道还能是美军来找盛飞集团要升级飞机不成?

    所以,基本就已经是明牌了。

    其实华夏和波斯的军售合同算不得什么机密,也就是郭立强平时不关注这方面的新闻,像一些比较资深的军事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