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因此,测试流程自然要细致很多。

    “收到,启动!”

    接到指令的操作员回令之后,便按下了面前操作台上的发动机启动开关。

    操作室的显示屏上,显示着六组角度不同的画面。

    相比于空气-燃气启动的声光效果,电启动过程近乎无声无息。

    虽然电启动在最终推动起动机的步骤一样要用到空气,但这个过程会发生在摄像机看不到的地方。

    同样地,高压压气机的N2转速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不过因为外面两级风扇的遮挡,同样无法被肉眼观察到。

    “关闭涡轮加热器和前起动机!”

    常浩南发出了第二个指令。

    航发启动过程的原理跟汽车有点相似。

    甚至很多小型航发真的就是用一个电瓶+P0电机的结构进行启动的。

    但是对于涡扇10这个体量的大推力涡扇而言,这种小打小闹肯定不行,所以需要外置电源——

    比如一辆电源车,或者集成在某些飞机里面的辅助动力系统(APU)。

    在台架测试环境中,其实并不会真实设置这两个部件,但作为完整的启动流程,还是需要在测试系统里面模拟出它们的存在。

    在控制室的另外一台显示器上,传感器捕捉到的各项参数也已经逐一被显示出来。

    很快,N2转速便达到了点火供油线。

    “燃烧室,点火!”

    这下子,发动机总算有了点明显的反应。

    随着操作员旋转启动手柄,航发点火电嘴在燃烧室内产生高压电火花,点燃了雾化燃油和刚刚被压气机送入燃烧室内的高压空气混合气。

    一阵若有若无的火焰从尾喷口处浮现,不过只持续了一瞬间。

    从声音中不难判断,发动机的工作转速正在稳步上升。

    到这里,发动机就算是正式进入了工作状态。

    从常浩南身边,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对于一台真正被安装在飞机上的发动机而言,整个启动过程会在飞控系统的作用下自动完成。

    但对于发动机测试过程而言,却是一个高风险科目。

    从机械角度来说,发动机从静到动属于一个暂态过程,涉及到各种波动性巨大的非周期变化。

    而从控制角度,则是个开环过程,如果控制逻辑或者算法存在漏洞,工作状态很可能就收敛不起来了。

    因此,能顺利启动,绝对是个开门红。

    趁着这个功夫,他也顺势离开了指挥台前面的座位。

    高空台测试有成百上千个环节,自然有专门负责下达指挥口令的人员。

    常浩南这个总设计师,主要精力应该集中在测试数据上面。

    之所以指挥最开始的三个步骤,还是考虑到一个象征意义。

    发动机的慢车推力最终停留在145千克力上,不再变化。

    这个数字让624所这边不少第一次接触涡扇10的工程师露出了略显讶异的表情。

    毕竟,飞机没有变速箱。

    高温高压燃气一定会通过尾喷口输出出去,所产生的能量也必定转化为推力。

    而慢车状态本身也不是为了“推动”飞机,只是为了维持发动机稳定工作的最低工作状态而已。

    从这个角度上讲,能稳定住的数字反而越小越好。

    145这个数字,已经属于非常逆天的水平了。

    “常总,你们这发动机是怎么维持在这么低工况下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