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由于国家总体工业体系的巨大变动需要熟悉情况的人坐镇,他还是以67岁高龄留在了科工委主任的岗位上。

    别看级别没变,但内在含义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同级别对应的退休年龄不同,这意味着他很可能有了再进半步的机会。

    总之,一个拼前途的人和一个等退休的人,心态自然还是有所差别的……

    ……

    毫不意外地,NSK集团这次“别开生面”的道歉发布会迅速引起了轩然大波——

    没有责任人、没改质检体系、甚至连具体的赔偿方案都没有。

    哦,合着你们的道歉,真就只是道歉,鞠个躬再说一声“私密马赛”就完事了?

    态度非常好,但下次还敢犯。

    你给我翻译翻译,什么叫“样品检测和出库过程中存在一些违规和疏漏”?

    意思是你们公司完全不知情,都是临时工干的呗?

    要点脸吗?

    最早发现问题的欧直集团倒是还没说什么,但菲亚特马上就不干了。

    虽然经过试验,证明虚标性能不会对车辆安全性产生影响,但整件事情里面,他们的损失仍然是最大的。

    因此,几乎是在NSK的发布会一结束,后者就紧接着召开了自己的发布会,表示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解释,一定会维护市场权益云云。

    紧接着就反手提交了一个2300亿意大利里拉(约合1.4亿美元)的巨额赔偿要求。

    欧洲特色巨额赔款,不得不品尝。

    显然,在诸多齐备的证据面前,NSK集团几乎不可能胜诉,最多也就是把赔偿金额给减少一些。

    在法律程序以外,业内同行的谴责也纷至沓来。

    甚至有不少日本企业都加入其中,其中一些的声量还尤其大。

    总之,无论结果如何,经过这将近一个月的折腾,NSK集团的名声,无论是在业内,还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基本都已经垮了。

    甚至让部分人开始在购买汽车等大宗消费品时,逐渐关注起具体的零部件供应商。

    但另一方面,菲亚特和NSK之间的口水仗也确实把几乎全部欧洲媒体的眼球都吸引了过去。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这应该属于个别案例。

    君不见全世界的同行都在争先恐后地跟他们划清界限嘛。

    而随着激动人心的骂战逐渐转化为繁杂且无聊的法律问题,事件的热度也逐渐开始降温。

    毕竟,吃瓜群众也是会审美疲劳的,每天都看一样的事情,很快就会感到厌倦。

    只不过,伟大的编剧,总能让情节高潮一轮接着一轮。

    两家来自华夏的公司——兴澄特钢集团和洛邑轴承集团分别在德国和法国的地方法院,起诉日本椿中岛株式会社和NTN株式会社。

    二者声称后两者最近半年销往欧洲的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从他们手中进货,再贴牌出口的。

    甚至同时还附上了己方产品所用材料的检验特征。

    各个用户或者制造商可以根据这一特征判断手里的产品到底属于日本原厂,还是华夏产品贴牌。

    原本,这种新闻其实未必会得到太多关注。

    奈何正好赶上了菲亚特和NSK打口水仗的风口,刚刚吃腻了前面一个瓜的围观群众,自然会被这个同类型但不同剧情的事件给吸引过去。

    常浩南甚至不满足于单调的纸质媒体和电视新闻,转而赞助了几期电视节目。

    节目中,主持人从不同汽车品牌的售后购买了几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