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工作,拿到飞机之后可以很快上手开工。

    再加上改装设备都是成熟型号,作为一架70年代的飞机,机体材料也没什么太复杂的,这才能拿出如此高的效率。

    ……

    两国代表共同参与的简短庆祝仪式很快结束。

    紧接着,两名试飞员付国祥和赵孟天便分别爬进了这架飞机的前后座舱,几辆电气辅助车辆也很快从不同方向飞速驶来,地勤人员略显生疏但仍然动作连贯地把电缆和充气管分别接在飞机上,然后开始进行起飞之前的各项检查。

    对于坐在前座,承担主要飞行任务的付国祥来说,这绝对是一次相当新奇的体验。

    尽管他过去已经参与过十几个不同机型的试飞任务,但是,一种美国飞机,而且还是可变后掠翼,却从未接触过。

    而后座的赵孟天严格来说并非试飞员,而是为了提前熟悉F14,而从鼎新训练基地临时被借调过来的蓝军旅飞行员。

    趁着地勤正在忙活的功夫,付国祥再次低头检查了一遍面前的仪表和屏幕布局。

    当然,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试飞员,他不可能是临时抱佛脚。

    此前一周时间,付国祥就已经提前把F14座舱的样子打印出来,贴在宿舍的墙上,一有时间就进行练习。

    但试飞任务,无论多么谨慎都不为过。

    尤其美国飞机在一些仪表的设置上跟中/苏(俄)飞机是相反的,如果不够熟练的话,很容易在天上看错,酿成大问题。

    “试飞员注意,执行动作检查。”

    付国祥的无线电中传来了地勤老班长的声音。

    “方向舵,左,右,好。”

    “副翼,逆时针,顺时针,好。”

    “……”

    所谓动作检查,就是在起飞之前让主翼平尾和垂尾的几个操作面,还有挂架、尾喷口这些地方分别动一动,看看是不是跟操作反馈对应。

    以免出现接错线路导致执行动作和输入信号相反的情况。

    这个过程算是航校学员上机之后最早学的东西,对于每个飞行员来说都可以说是轻车熟路。

    但今天却跟以往不太一样。

    “呃……机翼后掠角……调到最小。”

    显然,地勤也是第一次念这个项目,不太熟练。

    F14的后掠翼变化和飞控计算机联动,但如果飞行员想的话,仍然能够单独进行控制。

    付国祥按照指示,把变后掠翼控制杆用力向后拉。

    这次的大修升级过程,并没有对F14的机翼动作系统和飞控系统进行更改。

    一是怕工期拖得太长,二是波斯空军对F14的用法接近截击机,其实很少频繁调整后掠翼角度,所以这部分的剩余寿命也比较长。

    即便如此,毕竟是把飞机全拆了又重新组装,还是得检查一遍。

    虽然这个时候应该把全部精力集中在面前,但他实在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好奇心,稍稍回过头,看向正随着自己手上的动作而向外伸展的机翼。

    “真是神奇……”

    付国祥这样想着。

    诚然,从航空技术的角度来看,变后掠翼技术在1998年这会早已落后。

    但技术归技术,这个结构中蕴含的复杂而精密的机械美感是另一回事。

    饶是付国祥也一时间有些出神。

    外面地勤人员的反应也差不多。

    虽然之前就接受过培训,但真正看见这巨大的机翼如同猛禽的翅膀一样舒展开来,还是有着足够的场景冲击力。

    隔了明显比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