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做出点啥来就汇报一次,那估计得改成周更甚至日更……

    但是项目进度报告又不是写网络,真要是每天交一次,那无论写的人还是看的人恐怕都受不了。

    所以,尽管距离上次看报告才过去一个多月,但丁高恒已经有点迫不及待想要催更了……

    常浩南最近虽然不在盛京,但对于项目进度还是日常关注的,因此自然是对答如流:

    “不光风扇和压气机,各个大部件的单项设计基本都已经结束了,现在海总正带着整个项目做全机整合,顺便根据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匹配情况进行微调。”

    “就正常的项目进度来说,下一步应该是对各部件进行部件级的性能测试,但因为涡扇10是设计和生产两头同时进行,所以在那之前,还得等黎明厂那边对这次使用的大量新工艺进行协调和测试。”

    “你们这进度,简直日新月异啊……”

    饶是丁高恒早有心理准备,也还是对这个效率感到咋舌。

    要知道现在距离常浩南走马上任涡扇10的总设计师才过去不到一年功夫,纸面设计工作就已经进入尾声了。

    搁在过去,立项之后一年也就是能把技术方案定下来,具体的设计工作都轮不到开始……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参与项目的同志来自很多不同单位,所以花了一段时间适应,效率稍微低一些,后来大家的工作方法匹配起来,进度自然就会快起来。”

    “另外,一些从小院所过来的同志,底子可能稍微差一些,但工作非常努力,进步也很快,有的最开始只能跟着做一些边角工作,现在都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常浩南还是那套老办法。

    面对赞赏,首先夸奖自己的手下。

    这样句句不提自己,但句句都是自己。

    丁高恒张了张嘴,但又觉得自己在技术上实在没什么能插上嘴的地方,于是只好转而问道:

    “那现在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没有?”

    “之前开会的时候,上级今年给航空产业批下来的经费预算将近去年的两倍,在钱这块可以比过去稍微宽松一点。”

    “有这么大方?”

    常浩南也是一惊。

    对航空产业加大投入,倒是不算出乎预料。

    毕竟这两年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给上级的信心反馈非常及时且充分。

    但增加拨款这种事情,一般突出一个细水长流——

    哪怕每年增加20%,也只需要不到4年就能翻一番,其实是相当恐怖的速度了。

    这种一年直接翻倍的事情,他上次听说,还是重生之前半导体产业刚被制裁那会。

    丁高恒脸上露出些许笑意:

    “按照上级的原话,是夸奖咱们国防科工委,尤其是航空工业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华夏的国际地位,改善了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

    “这个评价的分量,小常同志,你应该心里有数啊……”

    常浩南茅塞顿开。

    显然,这已经不仅仅是技术或者国民经济的问题了。

    而是直接被上升到了国家尊严的层面上。

    自然也就不能按照常理来判断。

    “别的不提,光是我国在入世谈判里面说话的分量,都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丁高恒又继续补充道:

    “之前咱们的谈判主要是一对一进行,而且势单力孤,基本上就是只能靠这12亿人的市场来跟别人谈条件。”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欧洲国家,也开始公开表态,说期待我们能够更早进入世界贸易体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