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里面,不同颜色的标记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常浩南指着一个黑皮笔记本里面的红蓝黑三色标识,对颜永年问道。

    “黑色,表示这个单位的情况跟我当年调研的时候没什么区别。”

    “蓝色,表示这个单位在技术上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可以提供更高标准的零部件产品。”

    “红色表示这个单位已经不存在了,需要另找其它同类型的供应商。”

    后者的回答井井有条,显然正如他刚才所说,这些年来都始终没停止对模锻压机的追求。

    常浩南满意地点了点头:

    “颜教授,现在锻压机的设计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你得准备一下,等到装备工业司正式成立之后,就到江城重型机械厂那边,筹备具体的生产制造工作。”

    颜永年的眼神中瞬间亮起了光。

    但似乎还是有些不敢确定,试探着开口问道:

    “意思是……制造这部分,我来负责?”

    “当然,您有项目管理经验,对于机械工业系统的相关单位也熟悉,是最适合直接负责装备建造的人选。”

    常浩南说着把资料重新装回公文包里,刚刚他已经给兰新志打了电话,过一会对方就会过来取走交给丁高恒。

    至于最终具体能给装备工业司啃下来多少职权,那就暂时不是常浩南能控制的了。

    他能做的,就只有准备。

    而得到了肯定答复的颜永年,整个人蹭地站了起来:

    “我向组织保证,一定高质高效地完成模锻压机的生产制造工作!”

    突如其来的表态反倒把旁边的常浩南吓了一跳,赶紧伸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对方坐下:

    “先不要高兴太早,我提前说好,我对于进度的要求很紧,所以颜教授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咱老颜还就怕担子轻嘞,请常总指示吧!”

    预防针不仅没打消颜永年的积极性,反而让他更加兴奋,甚至直接带上了乡音。

    “现在是98年3月,我们有整个装备工业司的资源,争取在18个月内至少实现模锻压机的试生产。”

    常浩南说出了自己的时间表,紧接着又继续道:

    “为了保证效率,在核心技术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如果国内暂时没有符合要求的供应商,那么零部件和原材料可以考虑直接进口,等后面需要更换时再逐步用国产代替。”

    刚刚一副见了鬼表情的颜永年总算松了口气:

    “这样的话,18个月倒是有希望……只是用国外供应商的话,成本可能就会高出不少。”

    这功夫财大气粗的常浩南直接摆手:

    “咱们现在不太缺钱,而且只要设备能尽早完工,哪怕在制造阶段多花一点钱,投产之后也能很快赚回来。”

    到了常浩南如今这个位置,他所要考虑的就已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了。

    尤其对于重型模锻压机这样的大国重器来说,“造出来”甚至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如何让这台耗费巨大才完成研发的设备发挥最大化的效果,更是需要持续性考虑的话题。

    这也是常浩南这段时间一直在推进与欧洲国家进行航空技术合作的原因之一。

    因为大型飞机的零部件,尤其是结构件,属于模锻压机最主要的产品。

    相比于拼焊,锻造件在性能、成本和工时上都占据绝对优势。

    上一世,空客A380的机体结构件,就有相当一部分要交给俄罗斯的上萨尔达钛厂进行生产。

    在华夏短时间内还不太可能生产200吨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