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不远处放着的两台设备:

    “我们厂有个工程师,研究了好多年受损叶片的修复和再制造技术,虽然具体怎么修复还没研究明白,但是结合数控机床搞出来了一台基于超声原理的壁厚检测仪,就像医院用的CT那样……”

    听对方这么一说,常浩南依稀有了点印象。

    一年多以前他第一次来410厂视察涡喷14的生产情况时,钟世宏就提起来过这么一个事情。

    只不过一来当时常浩南的注意力完全在涡喷14上面,实在没有额外的精力,二来损伤修复和再制造这个技术的核心其实是增材制造也就是3D打印,在如今90年代末的背景下基本研究不出个一二三,所以当时就没有插手。

    没想到墙内开花墙外香,虽然本来的研究内容没取得什么成果,但在其他方面收获不小。

    当然,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技术突破,都是这么来的就是了。

    根据向上级汇报的标准流程,成绩讲完了,下一步自然是讲困难:

    “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难以对砂带磨削的材料去除率做精准预估,导致砂带磨削效率不稳定,只能进行分段磨削,每一段结束之后再拿去检测。”

    “硬磨削啊……这个属于微观分子量级的研究方向了,确实不是我现在擅长的部分……”

    常浩南略加思索,发现这确实属于自己的知识盲区。

    虽说万变不离其宗,但至少也得回去学一学分子微观动力学的知识。

    “分子量级……”

    这下反倒把钟世宏给镇住了:

    “常总,咱们搞机械加工的,倒也没必要追求一两个分子的精度吧……”

    常浩南一愣,旋即意识到对方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

    “研究分子动力学不是为了把精度提高到分子量级,那个当然不可能……”

    “理论上说,可以联立单颗磨粒材料去除体积推导局部有效磨粒切削的总体积,再假设磨粒去除总体积等于轨面长方体微元的材料损失,就可以建立任意磨削路径上的磨削深度模型……”

    钟世宏的眼神逐渐变得清澈透明起来。

    “总之,研究微观最后还是为了指导宏观意义上的工艺技术,分子层面由于随机无规则运动,计算精度会非常差,但到了宏观层面上,因为大数原则,这种无规则的影响反而可以忽略不计……”

    常浩南干脆直接总结道。

    其实钟世宏也还是没听懂,不过他相当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算追问下去,也只会变得更加不懂,于是就是一个点头。

    反正他一个负责管理生产制造的,也确实没有非得明白具体技术细节的道理。

    杀鱼的也不一定需要会锻刀嘛。

    “我差不多再过两天就会回京城,到时候尽量把这个问题的优先级提上来,最好是能搞到工控系统里面,让这个磨削过程只需要设定一到两次就能完成……”

    一开始常浩南其实没有这个想法,到那说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之前曾经跟自己有过几面之缘的魏永明。

    按照时间来算,对方应该也快研究生毕业了,到时候可以把他招到火炬集团里面来。

    虽然常浩南对于公司的规划是以轻资产和知识性资产为主,走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积累的路线,但也不可能光指着TORCH Multiphysics这一个产品吃饭,总归要拓展业务范围的。

    而工控软件和工控计算机,显然就是个不错的突破点。

    他重生过来的时间实在有点晚,加上本人又不是电子技术领域的专家,现在想开始抢占桌面级市场已经有点晚了,但是工业领域还没有形成后世那样的强垄断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