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来,体验这架原型机的飞行性能。

    如今八一表演队装备的型号是歼7EB,也就是歼7E的表演型号,也是华夏空军的主力型号之一。

    平心而论,脱胎于歼7E的表演机在低空低速性能上基本能够满足需求。

    但是飞行表演这个活,本来就不只是为了展现精彩的特技动作和飞行员精湛的飞行技术——如果只是从飞特技的角度出发,那任何喷气式飞机都不如那些螺旋桨动力的专用特技飞机。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要通过飞行表演展现人民空军,包括华夏航空工业的风采和实力。

    而从这个角度上,歼7EB就有点不够看了。

    哪怕是不怎么懂空军装备的观众,也不难看出这并非一架多么先进的战机。

    所以,八一表演队一直在寻求换装一种至少看上去更先进的型号。

    眼下,空军手里最先进的主战型号就是去年才定型的歼8C。

    但哪怕经过常浩南的一番爆改,截击机血统的歼8C也实在不适合作为表演机。

    机动性倒是足够生猛,但敏捷性和反应的精确性还是差了点。

    况且也有点太贵了……

    而在这个时候,恰好赶上歼教9作为十号工程的进气道验证型号立项。

    林海军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机会,把飞机的设计草案摆到了空军领导的案桌上。

    总得来说,歼教9的操纵性远超原来的歼7EB,并且双人座舱也允许一名飞行摄影师进行伴飞摄影。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至少是一架“尖头飞机”。

    对于不太懂行的观众来说,它看上去甚至跟美国雷鸟表演队用的F16差不太多。

    毕竟飞机在天上做动作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也就只能看见个轮廓。

    于是,才有了这次体验飞行。

    并且,林海军深得一鱼两吃的精髓。

    此刻在远处管理台上,他身边还站着几个明显是外国面孔的人,手里都握着一部望远镜。

    显然也是为了观看这一次的飞行而来。

    ……

    不长时间之后,已经换好一身飞行装具的吴国辉和另一名试飞员一前一后登上飞机。

    与这架歼教9一同起飞的,还有另外一架歼教7。

    后者将协助01号原型机,向吴国辉展示歼教9的一种“独门绝技。”

    吴国辉并不是专职试飞员,但作为表演队队长,他也有超过5000小时的惊人飞行时间,因此对于新飞机的适应很快。

    十几分钟之后,两架飞机一前一后在跑道末端升上天空。

    仅仅是这一个最简单的动作,拉起机头爬升,就让前座的吴国辉体验到了这架飞机的不凡。

    起飞距离比更短不说,油门和杆位响应也比他开习惯了的歼7EB敏感不少。

    涡喷14B并没有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功能,这样的进步完全是因为常浩南重新设计的压气机,歼教9身上效率更高的DSI进气道,允许发动机以更快的速度调节工作状态而不会陷入喘振。

    有点类似于人的肺活量变大了、肺功能更加健康了,尽管肌肉量并没有变化,但运动水平还是会得到提高。

    在连续体验了几次油门增减之后,吴国辉便大概掌握了这架飞机的操作规律。

    他本人的丰富经验当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歼教9确实好开。

    由于电传飞控的存在让这架飞机的操纵总体趋于线性,非常符合直觉。

    哪怕是个新手,也能很快驾驭得住。

    确实是作为教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