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自家领导对这个型号相当满意:

    “1.4升排量,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73马力,五档手动变速箱,无论是外形设计、做工、动力,都明显要比夏利强。”

    实在不是他针对津门汽车,主要在90年代末这会,夏利几乎就是8-10万块钱价位“平价”小型车的代名词,被拿来做比较对象再正常不过。

    果不其然,听到这些数据的李良义频频点头:

    “这个车型可以,不过得改个名字,好记一点,另外,必须得保证国产化率,不能低于……40%。”

    他说着伸出四根手指,在半空中比了一下。

    这是金陵汽车为了拿到乘用车生产资质而向上级做出的承诺,他无论如何都得完成。

    “40%……这恐怕……”

    冯彬觉得这个数字有些离谱:

    “李总,金陵依维柯那边引进这么多年,国产化率也就刚刚破半,这菲亚特新车刚引进就要求40%,是不是……”

    “诶,冯总这段时间一直在国外,对一些情况有所不知。”

    旁边刚刚一直没说过话的金陵汽车技术部经理季楠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们已经对一批新的国产零件进行了装车测试,从今年11月份开始,新生产的依维柯,国产化率就能够突破六成了。”

    虽然金陵依维柯和金陵汽车并不能完全画等号,但对于他这个技术部经理来说,这种事情肯定是巨大的利好消息。

    紧接着他还又补充了一句:

    “而且,这次实现进口替代的还全都是核心零部件,轮毂轴承、变速箱分离轴承,还有齿轮组,林林总总下来,能从每辆车上抠出至少四五千的利润。”

    “有这种事?”

    冯彬虽然不懂技术,但算术他还是懂的。

    以依维柯现在的年销量,每辆车多五千利润,一年就是一个亿。

    根据金陵依维柯的股份占比,金陵汽车能分到大约五千多万,这对于马上就要大出血一笔的集团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是,前段时间,我一个在冰城那边的同学联系我,说东北特钢给他们发了一批样品,质量比日本货只好不差,我刚开始也不太相信,但是寻思着毕竟是老同学,咱们和冰城汽车也没有业务冲突,没必要专门来骗咱们,就也过去采购了一批样品做测试……”

    坐在首位的李良义并没有加入部下们之间的对话。

    此时他正拿起另外一张照片仔细端详着。

    照片里面是一辆漂亮的蓝色轿车,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价值不菲。

    “这是我们现在可以从菲亚特集团引进过来的最高端的轿车,玛莎拉蒂总裁,跟奔驰S级一个级别,进口下来要一百多万。”

    看到这一幕的冯彬赶紧在旁边介绍道。

    从自家总经理的眼神里,他似乎看到了一丝渴望。

    “李总,您要是有想法的话,咱们倒是可以进口几辆先试试水,就算卖不掉,也可以内部消化一下……”

    内部消化,自然就是自产自销,当做集团高层的公务用车。

    “内部消化就算了。”

    没想到李良义却摆了摆手,低头思索了一会之后缓缓开口道:

    “我确实有想法进口几辆回来,不过,是准备作为礼物,以金陵菲亚特集团的名义送出去,算是……打个广告。”

    旁边的秘书马上听懂了这里面的弦外之音。

    作为李良义真正的亲信,秘书非常清楚为什么菲亚特集团会突然找上自家要求加深合作。

    这里面不说全部,也至少有八成功劳属于远在京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