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第二次淬火、-80℃进行冷处理、545℃高温回火……”

    按照入职培训时的要求,他把整个工艺流程自言自语地重复了一遍。

    “等等……氮气?”

    已经开始设定多元共渗炉工作模式的吴浩突然停下了手上的动作,再次低头查看眼前的数据。

    这才发现今天的流程参数,跟之前完全不一样。

    又往后翻到其它几个工艺方案,发现都跟之前差别不小。

    按理来说,这种工艺流程测试都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哪怕换个思路,也不应该在一天时间里出现这么大的不同。

    而且工艺设计哪有那么容易更换,每次更换设计实验都要停下几天的。

    “奇怪……不会是拿错了吧?”

    他翻回工艺流程报告的第一页,确认了一下日期是今天没错,而且也有总工艺师方满昌的签名:

    “难道是方总弄错了?”

    犹豫片刻之后,吴浩还是决定去给方满昌打个电话:

    “喂,方总,我看今天咱们的处理工艺跟之前完全不一样诶,想跟您确认一下,我怕刚才从您那拿错了……”

    电话那边的方满昌正在跟同事一起查看另外一组实验人员刚刚提交上来的数据,有些不耐烦地回答道:

    “没错,就是那样的,你按照上面做就行了。”

    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实际上,吴浩算是他手下的几个工程师里最不受器重的一位,入职已经一年多,还是没什么明显进步,很多东西都要来问他,好在基本功不错,所以试用期结束后还是转了正,只不过一般都是被分配到重要性最低的那份工作。

    这次从常浩南那里带回来的那个工艺设计方法,虽然方满昌并不抱什么期待,但毕竟花了750万巨款,哪怕看在钱的份上也不能就扔在一边。

    于是他花了几天功夫,按照那套方法找到了几个典型的工艺方案,便随手丢给了吴浩去做。

    哪怕做不出来,也权当是收集数据了。

    “是伱昨天按照那什么新方法设计出来的流程?”

    坐在方满昌对面的同事手中拿着一个放大镜,正低头查看表格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头都没抬地问道。

    “对,吴浩问我是不是拿错了,确实跟他之前做的那些不太一样。”

    方满昌摇摇头,他觉得自己很可能因为前些天那个决定被刻在兴澄特钢的发展史上。

    只不过是以反面典型的方式。

    “你也是,竟然还真拿那东西当真,还加了几天班去分析……”

    对面的同事说话间用红色铅笔从一堆数据中圈出几个,然后把放大镜放在一边,揉了揉有些酸痛的眼角:

    “还是不行,质量磨损率平均值这都突破5.5μg/N·m了,这还是有油状态下的,断油状态的数据我都不敢想……”

    “没办法,把这批样品送去做一下X射线能谱仪分析吧,看看磨损和磨屑形貌,”

    方满昌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结果。

    实际上,兴澄特钢在制造出合格的M50钢之后,就开始研究M50NiL的热处理方案,但几年时间下来不能说是进度喜人吧,至少也可以说是原地踏步。

    70%的样品综合性能还不如旧的M50材料,剩下30%也提升不大,偶尔有几个某些特性很突出,但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致命问题。

    总之都是废料。

    不过他知道冶金工艺就是在这样茫茫多的试错中推进的,所以倒也耐得住寂寞。

    “来分析下一组吧。”

    他说着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