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430厂不是生产涡喷8的么,跟咱们也有业务往来?”

    罗时大毕竟已经离开岗位很久了,现在回来也基本只关注眼前的业务,对于隔壁航空动力领域发生的事情不了解也很正常。

    何况那个航发产业大会正好夹在全国范围洪水和歼10首飞两件事情中间,相比之下也确实不太引人关注。

    “没有,它们是要去黎明厂那边,只不过因为人数太多,如果全都走桃仙机场的话动静太大,所以才借用我们这边降落。”

    何明解释道:

    “咱们的浩南同志上个月办了件大事,准备把涡扇10从先期研究转入正式开发,希望能装备到定型服役状态下的歼10和歼11上面,看现在这架势,计划应该是已经获得了通过,全国范围内搞航发的技术人员这些天都在往咱们盛京集中。”

    “浩南同志……我记着之前陆颂善好像跟我提过一嘴……”

    听到这个名字的罗时大轻轻敲了敲太阳穴:

    “是叫常浩南?”

    旁边的何明点点头,同时上前两步走到窗户旁边向外看去:

    “对,陆老前辈那边的话,今年年初跟欧洲航空局在镐京签了个对我们很有利的协定,浩南同志就在里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还有八三工程,能在今年年初就设计定型,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那确实是蛮厉害的……”

    然而略加思索之后,罗时大更有点迷糊了:

    “听你的意思,他应该是个搞飞机设计的,怎么现在又突然去牵头研究航空发动机了?”

    何明和刘高卓对视了一眼,然后才回答道:

    “浩南同志可不只是搞飞机设计的,就我知道的事情来说,他就参与或者主持过歼8C、涡喷14和电子14所那边一种全新电子战系统的研发,现在我们十一号工程就准备把原装的L005S电子战吊舱换成这个国产的新型号。”

    “哦——”

    罗时大听到这个回答之后先是震惊,然后逐渐转为恍然大悟:

    “我之前听苏霍伊那边的索特尼科夫说,想要我们提供技术共享的,好像就是这个东西?”

    说起这件事,刘高卓顿时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没错,就是这个东西,索特尼科夫主张根据当时咱们双方签署的协定,双方应该在十一号工程过程中共享有关的技术成果,但我们表示这个吊舱属于华夏空军的通用装备,本来是给歼轰7飞机研发的,对于歼11来说,只是作为武器系统而非机载设备的一部分,肯定是不在技术分享范围内。”

    “后来我们还展示了其它型号飞机挂着那个吊舱的照片,他也就没的说了。”

    能在引进别人飞机的过程中实现反向超越,自然是相当提气的事情,因此整个楼梯口一时间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平静下来之后,刘高卓才继续补充道:

    “其实根据电子14所,以及常浩南同志本人的意见,这个技术也不是不能分享,但肯定不能让他们这样随便白拿走,总要用一些对等的东西来跟咱们交换,最后我们内部再给电子集团结一笔技术转让金就行,现在就看俄方那边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怎么样了。”

    华夏这边的几大军工集团毕竟还是统一在ZY的领导下,因此在操作这种“技术换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要自由很多。

    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经过航空工业总公司的手,用电子研究院所开发的技术换到核工业总公司那边急需的技术。

    反正也不白拿,最后再内部结转一下就行。

    “那可得拿出点有分量的东西才行。”

    这才得知整件事情全貌的罗时大也乐的合不拢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