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圈子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因此早就被拿来跟同样作为重型战斗机的F15对标,那么眼前这架明显小一号的飞机,自然而然地会被拿来对比F16。

    毕竟大多数人可都没忘了,距离两个航母战斗群在家门口耀武扬威,也就才过去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由于苏27目前还只能使用俄制地勤装备,导致完备率和部署的灵活性都大受影响,很多消息灵通的人也都知道。

    去年航展上首次亮相的歼8C勉强算是给了信心已经低到谷底的人们一些希望。

    但那毕竟还是一种第二代改进型飞机。

    就算修改了气动、更新了航电,也跟真正的第三代战斗机差着一截呢。

    因此,大家对于一种真正国产的三代机,已经翘首以待很长时间了。

    现在终于得以一睹真容,自然按捺不住要拿来跟别人比较一番的想法。

    看着屏幕上面一条条满含激情的文字,席博洋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

    这种一切性能都靠目测然后虚空下斗兽棋行为从军事学角度上当然毫无意义,但本来也没人指望着一群平民老百姓讨论出什么军事学成果。

    真正要紧的事情在于信心。

    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尤其是在这个强敌势大以至于看上去几乎不可战胜的时代,更是如此。

    或许单独的任何一件事情带来的信心都微不足道,但一件件事情汇聚到一起,就会形成奔涌而下的大江大河。

    看着版面上连篇的讨论,本来在这个聊天室里一直只窥屏不发言的他也最终没有忍住,把键盘拉到面前,用还不太熟练的指法参与进了讨论之中。

    尽管空调的出风口就在他的身边,但喷涌而出的冷气却全然无法影响到他心中的暖流。

    BBS这种东西,尽管用起来有一定门槛,不太利于推广,但也正是因为有门槛,因此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用户筛选。

    因此,在最开始的几十页讨论中,整个气氛都还算比较正常。

    直到有人在回复中发出了另外一张图。

    “我以前在一本书上见过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飞机诶,你们看看这个。”

    “嗯?”

    这个回复让席博洋不由得内心一惊。

    于是他又花了漫长的将近一分钟时间下载并打开了那张图片。

    确实是一架跟刚刚图片上歼10外形很相似的飞机。

    又迫不及待地刷新了几遍网页之后,终于出现了对方进一步的解释。

    “一种大卫国和美国联合研制的战斗机,大概在1986年,也就是十号工程立项那一年完成首飞,但最终因为跟F16的定位重叠而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这个人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话里话外的意思也很明显,那就是刚刚首飞的歼10,应该是仿制,或者至少大量参考了图里面的那架大卫国战斗机。

    电脑前面的席博洋本能地感到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太出来。

    席博洋把两张照片都放大,然后仔细对比。

    不过那张歼10试飞时候的图片实在比较模糊,而且角度还是斜向上拍的侧面,只能看出一些基本特征,比如机腹进气道、鸭翼加大三角翼、单发单垂尾之类的。

    这么一总结的话,和那架名为“狮”的飞机好像还真就有点像。

    他有些苦恼地抓了抓头发。

    其实真要说起来的话,设计飞机的时候参照国外成熟型号,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就连今天之前,大家对于自研三代机的期待也基本没跑出F16和幻影2000的类似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