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主任,外面有人找。”

    一般来说,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外人是不能随便进到机房区域的,所以需要人来通报。

    而能让对方在这种会议当中直接进来,显然不可能是随便什么人。

    还是得下去看看。

    好在整个报告里面真正有价值的内容都已经结束,至于收尾那部分么……

    不讲也罢。

    于是,就在他起身并宣布会议暂停一段时间之后,台上的孙惠中几乎瞬间就被几个从刚刚开始就跃跃欲试的人围住了。

    “孙工,您觉得我们这个软件在用户界面上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您觉得新的全自动网格划分方法好用么……”

    “我们在软件中附赠的技术指导手册是否全面……”

    “您在设计时选择了哪种多目标优化策略……”

    耳边接连不断响起的问题搞得孙惠中头大如斗,好在常浩南在离开会场之前没忘记让这些急着就自己所涉及的模块提问的工程师们排队,这才让前者有时间一个个问题做出回应。

    “呼……原来常主任每次开会之后面对的都是这种场面么……”

    终于松了口气的孙惠中这样想道。

    另一边,正离开会议室的常浩南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看了一眼。

    不出所料,有好几个未接来电。

    刚刚开会的时候他调了静音,于是都没接起来。

    看来对方是因为一直没联系到他,所以只好直接找上门来了。

    这样想着的功夫,他已经来到了位于超算中心一层门口附近的会客室。

    里面正坐着几个人。

    为首的一个,常浩南竟然还认识——

    正是几个月前他刚刚获得华夏青年五四奖章之后,来京航给他做专访的那位央视女主持。

    见到常浩南从门口走进来,对方几人也随即站起身。

    “这次见面,应该要叫常主任了,下午好。”

    二人握了握手。

    哪怕倪平经验丰富而且早有准备,但真正再次面对常浩南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在心中感慨。

    别人可能不知道后者的真实年龄,但她是清楚的。

    毕竟就在区区三个月前,对方的身份还是京航大学的一个本科生来着。

    现在算算时间,也就是刚毕业不久,结果竟然就已经开始担任科研领域的领导岗位了。

    简直离谱,坐火箭升的都没这么快。

    “倪女士,几个月不见,您还是光彩依旧啊。”

    常浩南现在面对这种场景也算是稍微习惯了一些,知道眼下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岔开话题:

    “不知道我这次有什么地方能帮上忙的?”

    “接到了上面的要求,要给您再做一个专访,主题是关于您开发出的那套抗洪救灾设备,所以只好再过来叨扰一次了。”

    倪平在“再”这个字上加了重音。

    确实,哪怕放在整个央媒的历史上,也很少会在三个月时间里给同一个人专访两次,而且还是因为完全不同的事情。

    尽管常浩南这次做出的贡献确实不小,但这么快就连官方宣传都能给安排上,恐怕离不开丁高恒和曹刚纯二人做的一些工作。

    对于已经有过一次类似经历的常浩南来说,做访谈这种事情已经算是轻车熟路了。

    而且再次面对镜头,他也没了一开始的那种紧张感。

    “那我们这就开始?”

    常浩南顺势坐在倪平的对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