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别的什么人钻空子抢注,再拿去捞钱,那简直要亏炸。

    另一方面,这个专利也是他对这次抗洪救灾做出贡献的证明。

    哪怕从功利一些的角度考虑,注册专利之后再去免费授权给参与本次救灾物资生产的企业和工厂,给他带来的影响力也要高于完全不声不响。

    所以,在把两份设计图交到国防科工委的当天,常浩南就提过有关这两样东西的专利问题。

    当然,膨胀袋里面装的淀粉基吸水高分子聚合物不是他的成果。

    好在这个也可以换成其它性质类似的吸水材料,所以不会影响专利的有效性。

    不过干了两辈子研究的他太清楚专利局的工作效率了。

    三个月审过算快的。

    所以在那之后也就没太关注这个进度。

    反正以他目前的身份地位,还有“息壤”造成的影响力,完全不用担心会过不去。

    但这才一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已经走完了全部流程,简直让常浩南感到震惊。

    曹刚纯的回答非常直接:

    “我和老丁出面,直接联系了国家科委,让他们加急处理的。”

    常浩南瞬间了然。

    这功夫华夏专利局还是一个由国家科技委代管的机构,并不是后来的gwy直属单位,所以直接受宋建领导。

    有这层关系在,效率自然飞快。

    而在确认过专利文件无误之后,常浩南当即说出了自己准备出一份免费授权的想法:

    “曹部长,丁主任,考虑到防灾抢险专用物资的特殊性,我也不准备发这个国难财,所以想做一个附带条件的授权声明。”

    “华夏大陆范围内的所有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有关‘息壤’防洪加固套件的所有相关专利,但条件是不能通过这一专利牟利,否则还是要照常交纳授权费用。”

    听到这句话之后,曹刚纯的眼神一亮,而丁高恒则是一副“果然不出我所料”的表情。

    后者早就料到,以常浩南的性格,注册专利肯定是为了方便自己搞免费授权。

    所以他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后面的事情:

    “小常啊,专利授权声明的事情不要急,我先报到上面去,到时候可能需要你配合一下宣传部门的工作,到合适的时机再公布出来。”

    人活一世,高尚也好庸俗也罢,总归是有点追求的。

    现在常浩南已经摆明了他这一波要的不是钱,那显然是在其它方面有想法。

    至于具体是什么方面,倒也并不难猜:

    “不出意外的话,除了等到抗洪结束之后的专项纪念荣誉之外,明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应该也少不了伱的一份。”

    “那后面的事情,就麻烦二位领导了。”

    常浩南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

    这功夫,最高科学技术奖还没有设立,因此他可能符合条件的,就只有一个技术发明奖。

    而这一奖项的评奖原则,除了顾名思义的必须是前人尚未发明的技术以外,还有另外两项。

    分别是“先进性和创造性”以及“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息壤这套设备,真要论先进性,那常浩南摸着良心讲,其实也就那样。

    主要是一个思路问题。

    跟诸如“籼型杂交水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这些获得特等或者一等奖的成果比起来,多少差点意思。

    因此就只能在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上下功夫了——

    我把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帮助国家渡过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