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被我第一个纳入考虑的方法。”

    常浩南点了点头,不过随即语气一转说道:

    “但是最近我刚好设计出来了一种计算效率远高于传统软件的全新数值计算工具,这样对于计算量的限制就变得小了很多,所以我又在生成体法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第二种方法,密切锥法。”

    “第……第二种方法?”

    孙惠中感觉自己的脑子此时有点不太够用了。

    设计DSI进气道本来就是一项难度颇大的事情,即便是美国,目前也只是在一架F16改进的技术验证机上安装了相对简单的早期版本。

    而计划中第一种使用DSI进气道的量产型号JSF联合攻击战斗机目前才刚刚开始选型。

    总之也还处在设计的摸索阶段。

    结果到你这,已经总结出来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不说,竟然还包括了两种解法?

    简直没天理了……

    “没错,第二种,相比于生成体法更加精确,因为这种方法不需要预先假定一个几何体,而是直接给出描述乘波体出口激波形状的曲线,把这段曲线分割成无数个细小圆弧,每一段圆弧可以认为是激波曲线的一部分,而产生该段激波的圆锥就是密切锥,过密切锥轴线并且和圆弧正交的平面叫做密切面……”

    “……”

    “在激波曲线的每一段圆弧上求得对应的密切锥,最后通过定义前缘曲线追踪获得一系列流线,组合起来之后便构成了DSI进气道凸包的下表面。”

    “这种设计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满足各种流量大小、各种进气口几何形状的要求,也就是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激波曲线适应任何发动机,而无需让发动机迁就进气道,最终产品的性能自然也会更好。”

    讲到这里,常浩南回过头,看到了两双淳朴的眼睛。

    显然,刚刚的思维跳跃性似乎有点大了。

    数学理论功底一般的工程人员确实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接受其中的原理。

    “我们来用两种方法分别算一遍好了。”

    他准备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演示一下:

    “我们先假定进口激波形状是二次曲线z=-ax^2+b(a>0)。”

    常浩南直接在纸上写了一个二次函数。

    “呃……常主任,激波形状竟然这么简……”

    趁着常浩南低头写字的功夫,林同鑫本来想问一句为什么激波曲线会是这样简单的形式。

    但话才说到一半就戛然而止。

    因为常浩南在纸上写下了第二个函数。

    “以及这样一个参数方程曲线的组合体。”

    常浩南停下笔,看向站在旁边的林同鑫:

    “你刚刚要问什么?”

    “不,没事。”

    后者赶紧摇了摇头:

    “我只是在想,常主任您竟然能想出这么复杂的激波曲线,真是太厉害了。”

    疼。

    好疼。

    脸好疼……

    而旁边的孙惠中则是一脸“我不是很想认识这个人”的表情。

    其实常浩南刚刚并没有听清楚对方在说什么,因此只是继续介绍道:

    “凸包型面的设计本来就是DSI进气道最核心的一个步骤,我之前也想过单纯用圆锥曲线方程来表示,但是要从机理上推导形成的激波曲线形式就目前的计算能力来说还是太困难,最后只好加入一些参数化的部分。”

    “我懂了。”

    林同鑫现在只希望这个话题快点过去。

    太尴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